走进学生心灵,做幸福的班主任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奔牛实验小学 吴萍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不由得让人感叹,教育就像是霍格华兹魔法学院里的糖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糖果是什么口味的。而班主任,就像是侦探,不断地揭晓悬念的谜底,初体验麻烦来临的痛苦,后体验揭秘的快感。“周而复始,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
李老师通过《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给我们构筑了班主任工作的魅力和奥秘。初读这本书,第一章写到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我回想自己当班主任的幸福,就是学生给我带来的一个个小小的感动:一只只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一次次经过努力之后的进步;一句句关切问候的话语;……没错,每一件细微的事情凑在一起就是我的幸福。班主任的工作素养是什么?李镇西老师并没有从专业知识和学识素养方面去说,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去感受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细细品味这本书,有这样几个方面让我感受深刻。
1、保持一颗童心。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李老师的这个观点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当我们怀着这样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便是学生做错了事。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赞扬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2、爱心,李老师说:“没有爱就不能称为教育。”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是真正做到爱学生!
3、责任心,李老师举的一个例子,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责任心,到底哪些人是有责任心的?一类班主任,从头到尾,从早操到学生放学回家,学生离不开老师,老师一旦离开班集体,班级就炸开了锅;还有一类班主任呢,对孩子的所有事务不是事无巨细地跟着,但是他在和不在,这个班级都是同样的状态。
所以到底什么是责任心?我觉得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认真细致、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的责任不在于你一天到晚地跟老妈子、保姆一样伺候着,而是要把学生管理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做他们可以模仿的榜样。
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我们班主任要有睿智,必须要博览群书,这样你在面对一些新事物,面对孩子出现的新问题的情况下,你就有一个豁达地、成熟的心理状态去应付。
最后说到了教育理想。“今天的中国什么样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我认为是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族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李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知心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于我而言,我要学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骄傲地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