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 3 期)
新北区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第三次活动 2020年3月7日
本期主题: 开学背景下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
参与人员: 新北区“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领衔人及全体成员
关 键 词: 开学背景、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辅助材料: 会议记录、过程性资料
【教研简介】:
3月7日上午,由吴洁老师主持了一场关于“开学背景下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网络研讨会议,期间本成长营全体成员在层层追问与讨论中进一步明确对于“开学背景”的特殊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
【教研经验】
一、主题教研:有准备的环境+适宜的材料
话题一:如何理解环境与材料的重要作用?
环境与材料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环境作为课程的起点,为孩子的有效学习产生了一种可能。那么有了这样的环境基础,老师会进行观察;观察会展开一些评价(这里的评价并不是对环境的好坏定性,而是由此成为环境创设与调整的依据),评价是教师的价值判断;最后需要进行计划,即指向儿童有效的学习。这里的计划不是明天要做什么,而可以是当下就可以做些什么?
话题二:在疫情开学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
1.转变观念。
材料提供更多体现的是“为了谁而提供”。基于此,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更是为了幼儿而提供。
2.了解幼儿。既然幼儿是环境与材料的直接受益者,在提供材料时要充分地了解幼儿。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这样的几个问题:了解幼儿的什么?如何了解?具体的办法有:问卷调查、与幼儿直接对话(倾听与了解)、与搭班教师互动、与家长互动、对照理论常模(《指南》、《纲要》)等方法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同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陪伴幼儿的实践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等。
3.准备材料。材料哪里来?可以从幼儿中来;从家长参与中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原则一:美感。亲近自然、回归质朴,美观、吸引人且像家一样的环境;
原则二:开放。开放式的材料;环境材料的开放性:我是环境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积极地、有能力的学习者。
原则三:丰富。一方面多用自然材料自然物,使孩子的心灵丰富,让孩子的想象得以启发;同时要注意材料数量的适度,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适宜才好。
4.动态生成。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提供一定是动态生成的,环境的调整,伴随着教师观察。这也是我们自然教育的主张;环境的留白或丰富都要到孩子的活动现场去看、去判断、去计划,最终再回到现场。
二、开学背景解读
借助本次教研,我们进一步解读了“开学背景”这一话题。
1.如何理解“开学背景”?
今年的开学比较特殊,我们面临怎样特殊的背景呢?最特殊的背景是——疫情。疫情给孩子与老师带来的启示是:
1.生命教育2.自然教育(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孩子与自然的关系)3.情感教育、4.生活教育。
2.如何运用“开学背景”资源?
首先,我们内心要认同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其次,在进行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孩子的生活并不仅仅只有疫情;开学后的疫情跟现在的疫情状况也是有差异的。除去疫情之外,孩子们还有很多想要尝试与探索的内容,如春天到了,对季节的感知、对自然的向往;长大一岁的他们,能力有了新的变化,如何让更加能干的他们在校园中感知自己的能干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与考虑的内容;
【专业提升】
最后,陈华芳园长给予了专业的引领:
1.重新认识“开学背景”对我们的启示。
2.重新解读环境与材料的关系。
3.重新理解如何提供材料?
【后期跟进】
1.继续深度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2.创建共享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报:新北区“陈华芳名教师成长营”领衔人及成员所在园 出稿:高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