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吕娟:管理是一门博雅艺术
发布时间:2020-03-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管理是一门博雅艺术

—— 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解读“诗意教育”管理

吕娟

管理,即管辖经理,也可以说是负责管辖处理某事务。管理一直是人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中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不同的管理学派,从各自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又对管理有着不同的解释。“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些什么,并注意用最好、最经济的方式去干”。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一个过程,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智慧、控制等诸多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其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能在集体内一道工作,以求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对人进行管理的技巧,是努力把一个团队或组织朝着某个共同的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不管是哪一种学派对于管理的解读,我们都可以找到共同的要素:一个计划、一种环境、一个组织和一个目标。而《让生命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所提及的“诗意管理”,恰恰符合上述管理学的所有要素,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可见三者谁也离不开谁。古时候,天时是指自然气候条件,地利是指地理环境,人和则指人心的向背。具体的情境也应该具体看待。读此书,我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有了新的了解。

天时,还应指时机。在龙虎塘小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过非常重要的时机,那就是在20002017年间,在学校加速发展的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拥有敏锐的视角,从江苏省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开始,到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外围学校,调整自己办学理念,再到2012年的再次论证解读,确立了学校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等。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很稳,每一步都带着反思和重构,每一步都很深。

对于天时的把握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得有一双“慧眼”,意识到整个“时间段”的不同。日子是重复的,时间是重复的,但是每个时间点却又是不同的。龙虎塘小学的领导们能够抓住时间里的那一个关键点,用自己的智慧解读这个时机的与众不同,走在时间的前头。其次,得有一颗“勇敢的心”,用自己的勇气撕开旧了的包裹着的围布,看到一片新的更适合所有人的天地。这就是作为管理者的高瞻远瞩,这也是管理者的气魄。

地利,除了地理环境,还应该指地方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与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读第一章第一节时,就被龙虎塘小学的百年文化惊艳到了。“循理”,出自“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多么美的名字,“德泽”则出自“阳春布德泽”,多么美好的光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怎么能不孕育出一群爱文化的人呢?龙虎塘小学的“诗意”,在这片文化的土地上,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上百年的底蕴,一种一直存在着需要传承的生活方式。杨江春校长见景而发“无龙无虎龙虎塘,有风有云风云桥”,就奠定了一代代龙虎塘教育人的重任。而事实证明,一代代教育人都做的非常好,因为,他们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因为,百年文化在召唤。这就是管理者的担当。

人和,在现在的人和,我觉得还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和睦。一所学校,除了学生就是教师,随着学校的壮大,教师的数量也慢慢增多,直达百余人。管理者不仅仅管理学校的事务,还要管理好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生活质量,教师的相处模式,这些都给新时代管理者一个新的课题。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会影响管理方式,管理方式也会影响办学理念,二者必须统一。在统一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下,会带出一支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再读第七章的时候,我就惊叹地发现诗意教育校本培训体系中,强调“三个融通”,一是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成长需要之间的融通,二是生命内觉与人际互动之间的融通,三是培训的总体规划与培训目标的分层推进之间的融通。这三个融通使得教师之间各有成长规划,彼此互助。学校为了教师的成长,也出现了诗意教育理念下校本培训的常式与变式,老师们既能吃得饱,还能各按其需,吃得开心。正因如此,也实现了管理学中的对正确人际关系的要求: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和培养他人。理念的认同,让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做到了“大气、睿智、浪漫”。读到他们的“诗意教师的形象特征”,我突然觉得“诗意”又有了新的定义。

“诗”不仅仅是大气,也不仅仅是浪漫,还是一种“规矩”。“诗”其实也是讲规律的,有自己的平仄,也有自己的韵律。诗意教育管理,和尊重诗自身的规律一样,他尊重着“人”的规律,这里的人,既指管理者,也指老师和学生。管理的运作有规律,所以他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机制,在“诗意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龙小在不断探索,形成了有效又是本校特色的管理机制。教师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在龙小,教师可以看到自己发展成长的轨迹,每位老师有两条线可寻,一条是竖线,那是从自我到大家的线。一条是横线,那是从幼小到独立的线。学生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所有的教育管理都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他们的人生奠基。“诗意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为诗意人生奠基”,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规划德育课程,开展学生活动,打亮精神底色。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卓有成效”,尽己所能实现最大价值。

“意”在这里,不仅仅是惬意,不仅仅是相处的模式,还包含着“意志”。存在了千年的诗,承载了千年意志的诗,被一群龙小老师解读,吸收,也给了他们异于常人的意志。他们积极上进,他们不怕困难,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这样的韧劲,造就了一代代龙小人的辉煌。老师的“诗意”也影响了学生,

在一次次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龙虎塘小学的老师就是一座百花园,春夏秋冬各有花开,各有风骨,各有美丽。龙虎塘小学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小鸟,各有其声,各自婉转。我想,这也是管理者的“因材施治”才能达到的效果。

综上,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看“诗意教育的管理”,就会发现这种管理理念是非常合理的,也就不得不惊叹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也不得不感慨管理艺术的博雅。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管理也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管理者要有“望尽天涯路”的高追求,在具体行动时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最终才能学用结合,“蓦然回首”,领悟真谛。感谢这本书,成为我教育管理的启蒙书,用诗开启我的新人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