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诗意地栖居》,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便让我心中微微一动,我觉得这肯定是一所有情调的学校,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可能是喜欢经典文学的语文教师。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官又有了更深入的变化。读完前两章我最大的感受是 “感动”,感动于龙虎塘实小人的教育情怀,感动于从最初到现在,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从未间断,这所学校充满了温情与柔情;继续往下读,管理篇章和后面的课程建设、课堂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等章节带给我的感受在温情之外更多的却是“有力”——有执行力,刚柔并济中给人一种向上的生长的力量。读完这本书,“不轻易开启,不轻言放弃”这句话就这样跃入了我的脑海,对诗意文化的挖掘、传承乃至壮大是一条由无数教师用汗水浇筑的路。而与此同时,“管理”这件事也伴随着阅读,伴随着我个人的思考开始在我这个眼里以前更多的是学科管理、部门工作的青年教师的视域里生根。
我第一次系统地、全视野地看到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管理,课程,课堂,教师,学生,环境是一所学校理念践行的六大领域,给一所学校梳理、把脉、诊断,思考发展方向更需要我们从学校领导与管理团队建设,课程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工作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特色与文化,资源聚集与保障等方面去思索,学校管理真的是一个大工程!学校管理到底该怎么做呢?读完这本书,下面几组关键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组关键词是“文化传承”和“诗意教育”,“诗意教育”是这所学校的学校文化,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引领下的行为方式。 “诗意教育”就像一个指南针,给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像一个魔法棒,给一切行为赋予了意义,让所有的管理行为、教育行为变得有目的,有追求,脱离了低水平的“做”。诗意文化却又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她是这所学校“文化传承”的结果,从“循理德泽——力德长智——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积淀人文内涵”,到现在“追求生命亮色——为诗意人生奠基” ,一路走来我看到了龙虎实小询古问今,挖掘学校人文底蕴,理清学校文化脉络,透过文化的理念深入内核本质,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不一样的精彩。所以我想,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第一要务应是理清楚学校文化历程和内涵,这样才能明白一所学校的路该往哪儿走,才能在实践中由抽象到具体。比如理解了一所学校的文化我们才能明确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形象是什么?教师特质是什么?课程特质是什么?课堂样态如何?一切的实践才有方向。
第二组关键词是“新基础教育”和“规划”。本书中写到:“学校始终是在规划引领下发展的,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仅让我们对规划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找准参照系,在不断的追问反思中明确了前行的路径和方向。”书中多次提到了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给学校带来的规划意识,我想这是一种理念的认同,新基础帮助学校、帮助老师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主动管理者,实践者,首先应该建构一种开放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维模式。善于思考,开放接纳,具有时代敏感性;其二,关于“规划”,或者说在我的理解看来就是顶层设计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领导人站的高度决定了一所学校能走多远;团队执行的效度决定了一所学校走得有多快。另外,在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校要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寻求高校的帮助,建立一种与高校的合作伙伴关系,有了专业的非校内专家的指导能在研究的路上保有一种客观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有专业的系统的引领,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教育和管理思维。
第三组关键词是“价值提升”和“重心下移”。管理变革与创新这个篇章带给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价值提升”。作为管理者,除了要有更高的视野与格局,更开放的思维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发挥每一项工作与活动的效用,“价值提升”,让所有人都有得到锻炼、成长与展示的机会,效能最大化,让积极参与者有机会表现,让相对消极者有团队和氛围推动,让每一层级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并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来。行政团队主动思考,教师团队主动发展,学生成长生命自觉,人人都有内驱力,每一项工作的展开都能得到执行者的价值认同并能从中提炼经验和亮点,从而打造学校发展良性生态系统。
第四组关键词是“系统建构”与“动态生成”。“馨竹论坛”也好,学生成长也好,很多工作的开展我发现都是固定板块和动态板块结合,固定板块保证了学校常规事务和要点任务有序推进,动态板块则给了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让创新成为可能和必然。我想“系统建构”会让工作有序列、有条理,能快速、有效、有目的地推进,让大家把事情“做好”;而“动态生成”则能让工作思维更开放,重心下移,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让大家把事情“做亮”,拥有生长的力量。
第五组关键词是“规划——实施——评价”和“一致性”。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学校管理是立足于学校规划,规划的实施,以及实施评价的一致性上的。我觉得这和我们学科上的“教——学——评”一致有异曲同工之妙。规划的制定经过了充分的论证,这就像我们在学期初把学科课程纲要印发给学生加以讨论修正一样,是一个在优化规划的同时让老师们认同和了解规划内容的过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重过程管理,分化三年规划任务,细化学期指标,明晰操作路径并伴有过程性的总结评价和动态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大方向不变,过程最优化,很有可能在最终盘点的时候不仅实现规划目标,而且还能高于规划目标,这就像我们根据课程纲要实施教学一样,确保精准施教的同时又有实地调整,学生往往会比预期的成长得更快更好;一学期工作的总结盘点又是围绕规划细化后的学期或者学年目标展开,目标达成度不仅能帮助学校自评工作,更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法等给出更准确的方向。这样具有规划、实施、评价一致性的学校管理肯定是最有效的管理。
其实,这本书还有很多关键词还让我兴趣浓厚,想细探究竟,如“三环交融,三力驱动”等。然资历尚浅,认知有限,自己粗浅的思考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亦或贻笑大方,同时,短期内也没有能力和办法捕捉到所有的要点,并对每一个点都作出深入的思考,期待在后面的学习中,从成长营里不断汲取生长的力量,让自己成为一名“成长与幸福兼美,灵动与智慧共生”的学员,细嗅诗意管理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