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活动报道>>文章内容
高品教育生活 “研”“读”一路芬芳
——记新北区陈亚兰特级班主任工作室第四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0-05-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2020年4月30日下午,踏着一路灿烂的阳光,陈亚兰特级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来到了龙虎塘实验小学。好久没见的成员,忍不住摘下口罩,互相打量彼此,互相点头问好,交流复课感受,在浓浓的咖啡香和清甜的果香中,在河海实小的蔡涵钰老师的主持下,开始这场学习之旅。龙虎塘实小骨干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全程参加了活动。

  第一篇章:阅读思考,为师生共长点灯

  在三月份的居家生活时,工作室的成员们共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本次活动,河海实小的陈旭琴老师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陈旭琴老师向我们简单阐述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一些最让她触动的教育理念,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教育情怀。陈老师是个爱孩子的老师,她把动人的微笑送给星娃,课间时时与星娃谈心,建立班级常规积分卡制度,让孩子在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明白:最好的老师是自己。陈老师还是个爱阅读的老师,用她喜欢的读书方式读好书。她进入“cctalk,云伴读”,和专家一起共读好书;她是樊登读书APP会员,有空就享受听书的快乐。“教师的书柜里装着学生的未来”,陈老师保持一课童心,读孩子喜欢的书,为学生阅读点灯:陪伴孩子读绘本,读童话,践行《弟子规》,和孩子一起在书的世界里创作和演绎。

  龙城小学的王紫瑾老师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悟出: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那就是“爱孩子”,全身心爱自己的学生。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未来公民”就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感。二、如何写教育教学类文章?用故事讲述教育,同时兼顾理论的引领。

  西夏墅中心小学的陈小丽则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感受到:教育还应该是“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把自然学校、社会学校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信条二所倡导的“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理念相一致。分享了抗疫期间线上导学活动“春天的赞歌”系列活动,和五月疫情背景下“一年级入队礼”的新型活动。

  第二篇章:课题研究,为融通发展点灯

  薛辉校长,是一位喜欢阅读、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一位喜欢做研究、学识丰富的特级教师,他为我们成长营开展项目研究做了具体指导,《做一个会研究的老师》。薛特顺着我们交流的话题,先从苏霍姆林斯基聊起,告诉我们,大师的著作来源于观察学生,研究学生,他是一个叙事研究者,即行动研究者,为我们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打开了一扇可以触摸的窗。接着,薛特从“什么是一项好的研究”和“教师如何做研究”两大方面阐述。从如何选课题,到如何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选择方法,到教师研究要做持续跟进式的研究,围绕这十个方面,例举了大量事例,实例。如班队研究方面的“疫情下的新机制”:班队管理研究、家校协同研究、劳教育研究等。又把实例细化到“午餐的管理研究”。研究内容可包括:用餐新岗位    午餐营养     如何保温     如何节约     劳动教育;研究方法举例为:老师发餐盘与学生发餐盘的效果对比,学生发餐盘的岗位设置,从失败到成功展开行动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薛特用实例指导我们通过缩小问题的范围,指导我们找到研究问题聚焦的抓手是什么,如何将问题转换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先做好小切口研究,然后再把研究慢慢做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我们做研究的方向。薛特还指出,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大量文献的学习做好了,也就意味着课题就做好了一半。在阅读过程中,比较文献内容,思考、提炼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好研究的结论。薛特侃侃而谈,理论联系实际,把课题的研究讲得深入而浅出,为我们做一个研究型老师点了一盏明灯。

  第三篇章:行动部署,为赋能前行点灯

  在活动后期,工作室领衔人人陈亚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协会领跑者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领跑者的学习态度和研究能力,希望我们从老一辈的身上汲取力量。

  一能阅读好书。泛读经典名著,细读专题报刊。平时能化零为整,进行“碎片”阅读;假期能苦读,不仅要静心读,钻进去,更要读出来,写下来。她建议成员结伴共读,利用线上交流,及时梳理心得,并运用于实践。

  二能做好课题。在薛特的指导下,做好工作室课题《整合融通理念下的学生发展研究》的子课题,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结合自己的专制定方案,展开研究。

  陈老师的行动部署,为我们后期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阅读越己,赋能前行。

  撰稿、摄影:陈小丽

  审核:陈亚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