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疫情下的教育教学》:抗疫资源的有效应用
龙虎塘中学 曹玮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产良

  疫情是一场灾难,抗疫又是一份资源。2020年的新冠疫情,牵涉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家庭。全国人民都在为抗疫而努力,在此过程中,自然地生成了许许多多教育教学资源。

  作为教学部门,可以将抗疫过程中的人、物、事融入到教学之中,具体应用如下:

  一、利用资源,激发学习主动性。

  1、励志教育类:

  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展现各阶层人士积极抗疫的事迹,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学生了解疫情期间,一些条件困难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加线上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自己的线上学习经历对比,引起共鸣,学习身边的同学不畏艰难、好好学习的斗志、毅力与决心。

  2、学科教学类:

  结合抗疫过程,各科可以编制具有学科特色的练习,让学生带着参与感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

  语文学科可以以命题作文、日记等形式,将抗疫过程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想、有料可写。数学学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系列抗疫练习,如疫情感染的概率问题、抗疫资源运输的最佳路线问题等。物理学科可以疫情期间快递物流速度、时间为题。化学可以“自制消毒剂”为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体美等学科可以将抗疫歌曲、抗疫宣传画、抗疫操等融入教学活动中。

  二、以“疫”为“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丰富,还有教学时间的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杜郎口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又或是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都切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我区长期推进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直至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转变教学观念,依然坚守老观念,用时间磨、靠题海战。此次疫情之后,教学时间已不能满足老传统式的教学,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师层面,通过会议、活动,提高教师认识,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具体做法有: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学会方法。

  2、优化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加强研习,进一步优化导学方案、伴学单的更新。

  3、加强推门听课制度,教学主管部门、教研组长不仅要走下去听课,更要有针对性的反馈与交流,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做好课后反思,不说空话套话,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学生层面,优化小组学习的分组,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有:

  1、明确各学习小组成员的任务,并动态调整。

  2、分层教学实实施行动态化,引入晋级制度和激励机制。

  3、引导学生科学进行总结反思,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