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也带来较大的冲击。复课后的这个学期,我们把它叫做“后疫情时期”。这段时期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应该怎样应对,怎样确保圆满完成今年上半年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当下迫切需要校长、教师给出答案找到应对策略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拟给出以下建议:
一、“后疫情时期”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预判
《礼记·中庸》说:“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校长、教师首先要对“后疫情时期”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可能面临的困难事前有准确的预判,估计到了可能的出现问题,未雨绸缪,才能及早寻找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一)疫情控制与开展教育教学双重压力
复课以后,疫情并没有结束,在国家宣布疫情结束以前,防控疫情仍然是学校重要任务。师生戴口罩进校园、学生活动(上课、课外活动、聚餐、就寝)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校园区域消毒、通风,控制外来人员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学校面临双线作战,双线都不可松懈的压力。
(二)有效教学时间相对缩短
与正常年份的上学期相比,这个学期学生在校时间、有效教学时间相对缩短,通过采取一些调整时间的措施,教学时间仍然会比较紧张,加上“考试季”位于这个学期,而且教学内容比上个学期多,教学时间紧张是重要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出现草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三)“疫情后遗症”影响
学生教师经过一个超过两个月的“疫情假期”,懒散、松懈心态和情绪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隔离在家,缺乏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心理疾病,会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影响。尤其是教学时间缩短,会带来教师、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调整,学校会利用原来的非教学时间进行教学,对部分学生带来不适应,会强化这种情绪的产生和蔓延,出现所谓的“墨菲定律”,即越担心什么,越会出现什么。
(四)可能出现的“二次疫情”
虽然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绝不是疫情的结束,随着国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复课以后,还有大量的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教师返校,如果放松防控,不排除出现局部二次疫情的可能性。
二、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建议
(一)突出防疫主题 “防疫”“教学”统筹兼顾
复课以后,学生教师大规模聚集,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风险,在一段时间内,要突出防疫主题,落实防控措施。今年上学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两者统筹兼顾是“后疫情时期”学校管理的基本策略。如果出现一例确诊患者,将给学校带来毁灭性打击。
(二)重视计划管理 突出计划调节作用
制定教学计划和按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是一项常规的工作,由于平时教学时间相对充裕,一些学校老师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严格执行不太重视,随意性较大。面对本学期教学时间缩短,第一要根据教学时间、课程标准、学生状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应该安排一定时间的期末复习时间),第二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发挥教学计划的调节作用,用计划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特别强调:如果不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或者不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可能会出现期末草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三)把握心理状态 做好师生情绪管理
“疫情长假”和长时间居家带来的心理影响,以及教学时间短、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情绪,是“后疫情时期”学校面临的主要师生心理问题,学校要全面掌握师生的心理状态,做好情绪管理,通过集中心理教育、个别心理辅导、心理暗示、组织减压活动等方式在尽量短的时期内消除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切不可因为时间紧而取消必要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严谨防疫,轻松教学”。
(四)推行时间管理 合理利用时间资源
按作息时间表组织教学活动是学校时间管理的主要方式,但这是粗放的时间管理方式。“后疫情时期”学校要推行精细时间管理 合理利用时间资源,统筹安排学生在校时间和放假时间,在遵循教学规律和确保学生心身健康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在校期间上课、课外活动、自习、休息时间和在校的闲暇时间,对这些时间做出精细的安排,避免浪费学生时间,避免同一时间,不同学科争学生、争教学场地的局面出现。
(五)精简学生活动 严控外来活动干扰
“后疫情时期”学校要精简学生大型活动,杜绝非必要、非教学的大型学生活动,有些学生活动可以全年统筹安排,同样要减少非必要的教师集体活动,尤其要根绝一切形式主义性质的校园活动。严格控制来自校外的活动给学校正常学校工作带来的干扰,保证师生集中精力、安安静静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六)把握教育时机 挖掘抗疫教育资源
“个体经历”和教育“时间节点”是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两个重要因素,学生经历了长时间居家抗疫,通过多种媒体了解了防疫抗疫的全过程,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复学后挖掘抗疫的教育资源教育学生,是最好的时间节点。利用防疫抗疫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主义和珍爱生命的教育,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健康生活教育,都会取得很好效果。
三、课堂教学应对策略建议
(一)零起点教学
疫情假期间,很多学校组了网上教学,也有老师指导学生自学,不要过高估计这次网上教学的效率,无论是什么情况,复课以后的教学,应该零起点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情况下,才可以作适当调整。
(二)灵活确定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教学时间与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正相关,教学时间缩短必然导致分配给具体教学内容的时间发生变化。不能奉行经验主义,按以往的经验确定教学目标,要密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灵活确定教学目标,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三)依据课程标准 精选教学内容
通常情况下,由于教学时间相对充裕,教师会在教材内容外扩充一些教学内容,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了解的以前的情况,教师往往扩充了大量超越课程标准的“繁琐的”“无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缩短的“后疫情时期”,教师要再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针对性,删除以往教学中的“繁”“难”“偏”“旧”教学内容。
(四)压缩教师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时间
纵观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时间长,引导时间短,讲风太盛,课堂上充斥的教师的思维和语言“霸权”,在教学时间缩短的大背景下,要切实压缩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以保障教学效果。
(五)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应对教学时间短困局的最根本的策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典型性;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的教学;在教学路径上,要从具体问题揭示类型问题,从类型问题引申到学科方法,从学科方法扩充到学科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体悟、思考、表达为主。
四、 转“危”为“机” 重建校园教学秩序
一位外国著名的企业家说“疫情是一次伟大的纠错”,困境中正是寻找发展机会的时候。学校管理与教学也是如此,要利用这次疫情的影响,革除过去管理和教学中的弊端,改进管理和教学中的不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转“危”为“机”,重建学校管理与教学秩序:
(1) 强化学校计划管理、时间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和机制;
(3) 将实效性纳入学生集体活动考核,根绝形式主义学生活动;
(4) 拒绝非必要的校外组织的活动,拒绝非必要的检查、考核、调研;
(5) 引导教师养成研读学科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的习惯;
(6) 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常态;
(7) 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让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
(8) 改善和加强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进行网络会议和教研,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让我们共同努力,缜密筹划,共克时艰,把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确保我们的教育教学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