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关于疫情之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於剑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产良

  一、疫情之下校本课程的开发

  从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确诊等数据来看,疫情之下学校教育暂停一个月的课程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停课”之下教育部一是积极提倡学生在家“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二是要求教师不得提前线上授新课,三是对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提出线上居家学习的具体要求。全国各省市优选学科教育名师推广免费送课服务(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很不错的资源)。那么作为学校,作为每位居家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可以为国家、为学生做些什么工作呢?个人认为,开发疫情之下校本课程,应该是首当其冲。合理地解读教育部的精神,化解学生、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个人酝酿了一下,总结如何的一些可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使命、团结、担当、职责、爱国、爱家、爱社会、健康、生命、生活、生存、民族、信仰等);历史文化(武汉的英雄史、我国近代的一百名历史人物等);医学前沿关注;学校教育发展走向;保护生物多样性;疾病与健康(如传染病等);社会责任(疫情之下每个公民的义务与权力,人民军队、各地医疗队为何赶赴湖北逆行救援?民族责任感,家国情怀等);地理素养(湖北省、武汉市);信息技术素养(“互联网+”精准救援、“互联网+”居家学习);艺术素养(最美的逆行者绘图、音乐等);科技素养(“互联网+”居家实验探究、“互联网+”虚拟实验探究(不能依靠真实实验学习的内容)、火神山医院氧气瓶供应问题、);综合实践(主要说研究性学习,疫情之下社区人员体温的防控策略的调查研究、疫情之下“居家学习”质量的调查研究、疫情之下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调查研究等等)

  二、“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校本课程的研发

  个人的直观感受是,与学校真实匹配的线上学校教育即将全面拉开序幕。都说“未雨绸缪”,说的是人类无法预知未来,然而却可提前做好防备。近些年来,我们发现“雾霾停课”、“疫情停课”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全国人民的心里。“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所有人都认可的“停课不停学”的模式。这将意味着未来的社会需要教育能够迈向线上教育。让线下学校教育与线上学校教育真正完全走向融合,是全社会,包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真正需要思考与理解的内容。校本课程,顾名思义,依托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开设符合本校学情、教情、地情的学习课程。可能,许多学校平常的教学计划中都有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落实,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否紧紧地跟上国家、时代发展的脉搏,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反思的话题。据个人观察发现,城市之中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的屈指可数。反而言之,学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一支完备的校本课程研发团队,是引领学校教育走向新时代、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保障。

  例举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去年组建的“常州大市教育信息技术讲师圈”。这是一支为了迎接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挑战而设立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团队,主要负责分享推广能够解决本市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困惑与麻烦。主张的理念是,每位教师都是教育技术的分享者,自主申报,审核同意即可全市开讲交流,让老师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使用上实用而有效的教育技术应用或软件等。我自组圈起便申报参加讲师,当时选了主题“视频编辑应用”,当老师们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发现果然“互联网”是个大宝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挖掘,去尝试,去体验。尽管本次疫情之下“全民直播”成为了普及性的内容,讲师圈没有能够预料学校到外,但是它的出现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解与思考。

  个人的一点畅想,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校愿意加入到“疫情之下校本课程研发圈”的行列中,你有一个好的idea,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校本课程。

  三、“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校本课程的评估与审核

  疫情之下校本课程开发出来以后,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不容小觑:评估与审核。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能否从开发走向实施,能否从线下走向线上。网络直播老师把师母给直播了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个人的想法是,区域教育如果能够设计出统一的线上校本课程资源库最完美,如果不行,学校服务器是否可以能调度利用出来?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事情,涉及到了网站程序开发等问题了。

  以上便是本人围绕疫情之下校本课程开发作出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