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规管理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保障线、生命线。常规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学校管理首先应从常规管理,尤其是从教学常规管理出发。
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一定之“规”。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凝聚着历代教育者的经验与共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备课、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有一定之“规”,依照规范施教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益。教学常规既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有各校既有传统优秀做法,更应有管理者因时而变的改革创新。教学规范之网织得越细越密,教育教学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教学常规管理更体现在恒久之“常”。教学常规管理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细节落实。健全的制度不应当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更应当落实在平时的学校日常工作中,只有在持续的落实中才能产生效益,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常规管理涓滴细流的落实最终成为教师依规执教的行文,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教学常规管理关键在“化”。常规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常规落实的过程中,总有不顺利的现象发生。既有常规的浮于表面,也有创新做法的难于落实。常规制度落实的最根本基础在于大多数教师的价值认同。校有校情,校校不同。这时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审慎思考、提出对策,勤于交流与督促,巧于激励与疏解,日拱一卒、润物无声,教学常规的落实考验管理者的管理韧性与智慧。
常规管理能力是学校管理者的必备能力。审慎立规,因时而变,艺术化地落实,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功。学校常规管理建设本质上是学校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