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管理中的价值认同
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潘志强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产良

  本次成长营活动,听到了於剑老师有关通过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德育唤醒、建设课题研修四项措施提升教学质量的分享和汤九妹老师有关备课组从教学、练习、课堂、学生、自身五个维度建设求真文化,做求真教育的分享。他们对教学管理都有着高站位的认识和思考,同时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措施严密扎实,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最后成长营领衔人钱校长的高位引领让我获益良多,尤其他有关学校管理“价值认同”的阐述,给了我许多思考与启发。

  价值认同是指社会成员或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对某类价值的内在认可或共识,通过这些认可或共识,形成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由此决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后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甚至服从。小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睦,大到国家、社会的的发展,都需要价值的引领,都需要实现价值的认同。健康的价值认同,能对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与管理中,注重实现“价值认同”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需要价值认同

  学生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即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和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它是学生和班级发展的动力源,而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只注重教学和常规的管理,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培养,忽略了发挥“班级价值认同”的力量。

  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认同是指学生或班级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相互交往中,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班级统一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实现集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有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价值体系,实现学生与班级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导价值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真正做到确立以学生为本,理解和尊重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体系,努力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化解学生价值冲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班级价值的认同,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个体发展的主动性,发挥其能动性,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主动的发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

  二、“以师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价值认同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管理中,虽然依靠各种规章制度能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但这种刚性的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学校各项教育和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需要依靠教师,因此教师的素养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但一所学校的教师往往年龄层次、能力水平、价值追求、发展状态各不相同,唯有实现积极的价值认同,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群体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促进学校教师管理效能的提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学校教师管理要实现价值的认同,要让教师与学校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全体教师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首先应注重宣传,用正向积极的舆论导向引领学校的价值取向,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和价值体系,实现核心价值的认同。其次,学校要引导教师积极探寻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引导教师确立合理的价值定位与定向,使教师的价值取向符合教师的专业的特性,把教师的价值和学校组织的价值和谐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发展目标的认同。此外,学校要制定对应的制度,让制度明确发展的方向,形成同化的环境。同时,学校管理者要将价值认同贯彻到管理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帮助教师实现其自我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