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涯
——钱校工作室第五次工作室有感
雨丝蒙蒙,又来到了熟悉的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犹记得前几次来时,都是这样的天,想来是雨也来凑热闹,滋润我们。雨是好东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人人皆知的诗,道出了千年来的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告诉我们雨与景带给人的惬意;“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道出了雨与人合一的忘我境界。雨总能激发出那些藏于灵魂深处的思想。
从龙城坐车来龙虎,总会路过环球港,经历一段红绿闪烁的繁华与拥挤。我的单位龙城,坐落在恐龙园以西,算得上是安静的一处,当车转过弯,一座学校赫然立于面前,脑海里浮出了《三顾茅庐》中卧龙住处。突然想起杨江春校长见景而发的感慨,的确,若是此景,怎能不感慨万千?
撑起伞,走入学校,脚步似乎比之前淡定了很多,前两次是忐忑不安,这一次到有了一份随遇而安,因为组长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任务,我心中如同装了一根定海神针。
今天的学习流程有三方面,于我而言,每一个流程的都与“水”有关。
课题如溪流,源于高山,欢歌而下
提及课题,狠抓头皮。我常觉得,能想到一个研究课题的人,这功劳不减于开山劈石。课题之源,在于实践中的问题,但是问题是极小的,琐碎的,课题却是看似小却是有系统的。实践的问题要去理论中学习寻找再解决,所以课题之难,第一步难在选题,第二步难在理论。今天,音乐组的课题,让我学到了很多。
1.“合唱”看似平淡又创意十足。
我是不懂合唱的,合唱可以怎么弄?自然是一头雾水。全班合唱又是什么?后来往下学习,越学越被其吸引,这个主题虽是平淡,却在新时代的研究下又有了新的意义。如果细细去研究,那么合唱不再是会唱学生的专利了,也许每个班都可以成为厦门六中合唱团,用个性又时尚的方式表达自己。
2.“合纵”看似繁杂又用心良苦。
也许“合纵”是比较文学化的表达了吧。这里指的就是国内外文献研究,也许音乐和语文不一样,音乐研究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尤其是音乐文化历史。看了介绍我才知道,有些国家,音乐渗透在骨子里的。那么在中国呢?在小学课堂呢?打下这个的音乐基因的也不错对不对?
3.“内容”丰富完整又有所期待。
学到此课题的内容时,忍不住激动起来,“实施的教材研究”“目标架构的研究”“评价维度的研究”……如果真正地落实下去,学生的成长,老师的成长,都将是显性的吧。
人无完人,再美的玉都会有瑕疵,做课题,也要有个性,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课题研究如高山上的溪流,起点高,时而流得急,时而留得缓,始终有自己的节奏,始终有自己的快乐。
讨论如江河,智慧汇集,沉稳表现
第二的活动就是分小组讨论了,我和我们吕坚组长、张宇老师在一组。吕坚组长带领我们一起商讨,他先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补充。我们三个人分工明确,组长是“智囊”,倾吐着自己的智慧,张宇老师是“组织”,她在飞快地记录,整合组织自己的语言,我是“记录”,将我们的想法变成一张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我们三个人互相补充互相合作,一遍遍捋,最后对着导图练习,哪怕是临上场的那一刻,组长还在说这有一个点子。思考不曾停歇。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我看到了组长的担当,张老师的沉稳,我也看到了我们智慧的汇集。
未来如海洋,广阔无垠,担当无限
在小组交流结束后,吴永军教授对各组的发言和课题做了点评,也对我们工作室成员的未来做了指引。更让我有感触的第一点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倾向、风格”。我们总是在模仿别人,在寻找优秀的人学习,却从没有想过要不要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能不能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也许风格有相似,但是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特色又会有些不同。我忍不住问自己,你是什么风格?你适合什么风格?你能成为什么样的风格?我想,这样的问题不会一次出现,常问常想,至少不会走偏。让我有感触的第二点就是“推动学校发展”。在这个工作室,就不能只想着自己,就是习主席的“我将无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与觉悟。我愿意吗?我可以吗?暂时我是不知道的。一是我的能力还不足以如此,无论是专业上还是其他。如果要为学校出发,我就必须强大自身,从专业上给自己垫上一块砖,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二是我自身的觉悟不够,一直以来,我都是“独善其身”,以管好自己为目标,不懂担当,不懂大局,但我也相信,自己会在这个营里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变得渐渐懂得担当。张爱娟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鞭策”,也跟我们说了自己的“思考”。在张老师的期待中,我感受最多的就是“突破”,我们必须突破自身,自己擅长的,做好,自己不擅长的,学习。其实不管结果如何,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丰厚了自己的人生。
非常感谢钱校,再一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钱校的人生境界,我们难以企及。如果这次活动是择善从流,我们都是小雨滴,那么钱校便是“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拱之”。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愿我们多学,多成长。
常州市龙城小学 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