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参加了骨干成长营的第五次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课题研究”,对于这一主题,自己很是期待,虽然原来也做了一些课题,但总觉得研究的不够深入,研究也缺乏方法。这次的活动如及时雨,活动还邀请了吴永军教授指导,更为我的课题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聚焦“问题”:确定研究选题
龙虎二小的王丽老师带来音乐组的课题,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案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选题,让大家感受到课题的价值,现如今,合唱往往只出现在社团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其中。而龙虎二小的音乐组努力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合唱教学,让每位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个人感觉,聚焦现实问题,寻求并确定选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确定选题的方法,只有真问题,才能促动真研究。但在选题中还需要更加聚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合唱中到底培养学生什么核心素养?可以在题目中明确,而不能泛泛而谈。
二、蓄养“底气”:分析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听了王丽老师关于课题的文献综述,特别佩服他们课题组对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的收集。但还缺少另一个重要环节——整理。“综述”二字可以拆开理解:综就是综合,要把国内外、市内外、区内外的相关研究都收集一起;述就是用自己合适的方式将收集的资料表达出来。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或是小标题提炼出相同——聚类分析,这样的文献综述才更清晰,更有归纳性,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课题服务。
三、清晰“关联”:目标内容一致
目标和内容应是有机关联的组合体,相应的课题内容的研究就会有对应的目标达成。王老师的课题中有多个研究内容,但在目标中体现的还不够,比如内容中有评价体系的研究,但在目标中没有相应评价的表述。清晰研究目标,才会让研究内容更有方向;确定研究内容,才会让研究目标更有抓手,目标和内容还是应该一一对应起来。
四、着力“行走”:梳理课题问题
这次的课题培训,让我不断反思自己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如下:
《小学数学“体验工坊”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是我课题的选题,这个选题是否聚焦?需要我再思考。
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表述是否正确恰当。
前期的文献综述还过于简单,还需要寻找资料,进一步收集和归纳,寻找自己研究的突破点。
课题中的部分目标与内容还不够关联一致,对研究内容的确定还要作进一步思考。
以上通过学习梳理出的问题,会在后期研究中更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让自己的课题研究更扎实有效。
有人说,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幸福是“苦”出来的。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成长的过程,更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我会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会研究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