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四青)案例式学习中提升课题研究与管理能力
参与区钱丽美名校长骨干成长营活动有感
发布时间:2020-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初夏的美好时节,带着阵阵细雨的带来清凉,又一次带着期待与学习的心态来到诗意龙二小参加了钱丽美名校长骨干成长营第五次活动,有点肤浅的收获存留心间。

  一、“案例形式”见学校科研群策群力。首先聆听了龙二小王丽主任带来的音乐学科组的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案例分享。从精神角度看,音乐组教师敢于“亮剑”,不管开题报告质量高与低,敢于呈现自我、接受评价建议的态度让人眼前一亮。从课题选题看,课题来源于音乐课程,体现了课程-课题-育人的连贯性,反映了龙二小人科研氛围。从活动展示看,学校邀请省级专家、区级骨干为学科校级课题出谋划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学校对于科研平台搭建的鼎力支持。从活动效果看,不仅促进了学科组课题的二次重建,也给参与思维碰撞的聆听者带来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二、“案例剖析”谈课题研究可圈可点。结合音乐组课题开题方案,结合三位小伙伴集思广益,对于本课题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从研究价值角度谈,选题紧扣“核心素养”“课堂合唱”两个关键词,立足课堂发展潮流,弥补合唱教学“空白点”。从研究内容看,依托现有国家音乐教材体系,梳理、筛选、整合音乐课中合唱教育资源,努力形成系统化、校本化音乐教材,体现课题研究的“成长点”。从课题推进看,借助已有合唱经验,把握课程课时要求,侧重教学策略提炼,让课题研究“着力点”清晰可见。

  三、“融通案例”思科研能力再接再厉。本次成长营活动非常荣幸地聆听到了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关于课题研究的真知灼见。联系自己作为学校教科室一员,深感责任重大;结合语文发展瓶颈一惑,似有茅塞顿开。从课题能力说,课题真问题来源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来源于对日常行为的反思。因此,课题研究的切点不求大而求小,课题研究的推进不求广而求深,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就虚而求真。课题来源于问题,而最终又回归解决问题。课题研究追求“从一而终”,提出、标题、目标、内容、评价、成果要体现一致性。从学科能力说,作为一名教师的研究方向不能“始乱终弃”,必须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自己的研究突破点要准,教学主张要明,教学风格要显。此外,要“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在燃烧自己教育之火的同时,学会“开枝散叶”,以点带面,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学生协同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