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上午再次参加了钱丽美校长的工作室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成长的机会。
自从2020年2月份工作室正式活动开始,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是“紧张”,这种紧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思维的活跃带来的。在我们的工作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会议,我个人觉得只有让我感到“紧张”的活动才是有意义,有收获的活动。因为在紧张时才会思考,在思考中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成长。
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课题的一次研讨活动,活动前我们这个团队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3人,一人负责发言,虽然没有轮到我发言,但是我需要为我们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思考。这次活动所要探讨的课题是一个和音乐学科相关的合唱类课题,虽然学科不相同,但做课题的思路是相同的。从这次的讨论中我感受到“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在一年以前我对课题的认识还只是一个“小白”,但是因为学校发展的需要,我自己承担了一个省级课题的申报,在申报的过程中,我从一个连申报书都不知从何写起的“小白”开始了不断成长之路,一次次查找文献,一次次请教同事,一次次倾听专家的指导,在这一次次中,我渐渐明晰了课题的思路,了解了课题的格式,并逐步了解做课题的方法。我自己的课题在今年二月份成功申报省十三五课题,并在六月进行了开题论证。当今天我看到这位老师的课题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很快发现别人课题中存在的问题的,
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虽然此次我没有发言,但是在短短十五分钟的讨论中,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我和魏村小学的英语老师恽慧,新桥小学的数学老师殷娟分在了一个团队,15分钟之内,我和恽慧老师把自己的思考梳理提炼,殷娟老师不断记录内化,发言时殷娟老师条清缕析地把我们的思考进行了阐述,我们小组的发言得到了吴教授的肯定和好评。在倾听他组发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别的组思考的方式值得学习第一组提出的关联性问题,非常重要。如何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得很好。第二组,提到了文献综述缺少归纳,要学会罗列。第三组用思维导图,准备很充分,可视化。我相信每一组的发言也都是团队的力量。每一个小的团队的力量最终汇合成我们这个成长营的力量,吴教授说:“听了各组发言,觉得新北区经过这么多的培训培养,看到效果了。”
在研讨完课题后吴教授和区里的张老师,以及钱校长对活动和工作室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的讲话提到:1.成员的发展要提炼各自的专业特色。2.要提升成员的管理能力。3.不要局限于一个领域,要了解各个岗位,历练和体验一下。视野要更开阔一些。4.骨干团队的成长也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我觉得这四点建议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指明了发现,在成长营中最大收获应该就是:让自己学会不断的思考,不要墨守成规,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