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星星点灯,照亮“家”门
发布时间:2020-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周二上午参加完成长营活动,在回校的出租车上,我的内心始终被一种无法名状的感受充盈着,经历过思维激荡,余波还未停消,余音还在绕梁。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大雨冲刷过后的神清气爽?还是思维跃迁之后的豁然开朗?或是学习提升之后的踏实满足?还是为前路漫漫之下,当下的诸多未完成而焦虑不安呢?我想都有。

  等红灯间隙,司机师傅趁机调台,耳畔响起的是郑智化的《星星点灯》,这是儿时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听到这句,我的内心仿佛一下子被提振:成长营的每个成员,不正是散落在各个学校的星星吗?他们带着各自的微光,因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到了一起,用学习、实践和思考来一点点收集光亮,汇聚能量,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耀眼的光源,回到自己的学校,可以照亮更多的角落,点亮更多的人。

  原来,“星星点灯”是一种积淀,增能与自我完善;“照亮家门”是一种辐射,影响与价值旨归啊。

  平台搭建:造一个聚合的场

  教师的成长,也如种子的生长,它是多因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的成长,离不开其自身向下扎根的毅力,破土而出的勇气和向上生长的决心,更离不开一个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以及能够提供充足养分的支持场域。

  在成长营,数次听到“任小霞”、“任丽芳”这样响彻区内外、甚至省内外的名字。无疑,她们是优秀的,但同时她们也是幸运的。因为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优秀的她们遇上了优秀的管理者和引领者。钱校长作为背后的重要推手,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一位又一位卓越的人民教师、管理人材在这个场域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聚合在钱校长周围的一颗颗闪耀的星。

  在本次活动中,钱校长再次创设聚合场,打开视野,稼接高校资源,邀请到了区教育局张爱娟老师、南师大吴永军教授莅临指导,形成了以“局领导、高校专家、领衔人”三位一体的多维度支持场域,为成长营的建设和发展扫除前行障碍,以期提供可持续的指导和帮助。

  这个聚合的场,既是成长目标的聚合,也是各类优势资源的聚合,更是大家才能、智慧和力量的聚合。

  案例剖析:点一盏思维的灯

  教师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需要有实际的抓手,需要紧贴着地面跑出加速度,进而飞翔起来。本次的案例式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它以龙二小音乐教研组的课题方案为样本,各小组准备15分钟,围绕“找亮点、结合自己的课题来比较(融通之处)、提炼存在的问题、自己的困惑”四个方面来交流,考验成员问题的诊断力以及现场学习力。

  用钱校的话讲,这是“麻雀解剖式”的深度剖析。营员们本着“亮点不漏,不足说透,建议给够,困惑不留”的原则,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诊断,这无异于一场集体的点灯行动。

  1.认知的灯

  对问题的诊断,因各人认知思维局限,难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但是通过全体成员头脑风暴式的对问题地毯式的搜罗,每个人的认知都在各小组的相互补充,修正过程中得以印证、深化和完善。

  于我而言,对于课题方案各板块的撰写要求,注意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深度交流之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选题的聚焦性,切入口小一点,挖一口深井,避免广而泛,乱打兔子洞;再比如突出研究的独特性,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课堂合唱的独特性价值,是在与社团合唱相对比的过程中凸显的),等等。

  2.方法的灯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经常需要汇报交流。而汇报的效果则取决于好的内容,再加上好的表达,否则就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依次学习完各个小组的汇报,我很佩服第一组刘四青老师的表达和提炼能力,思路特别清晰;佩服第二组蒋老师干脆利落的表达,直切要害;第三组在较短时间内浓缩观点将思维可视,这是一种观众意识;第四组的“对标”意识,体现出一种专业修养;以及第五组诊断角度的新颖和自然亲切的表达。

  如果换我来交流,我怕是做不到他们那样,唯有下下狠心,在表达逻辑性、层次性、条理性方面不断锤炼自己,在实践的操练中着重提升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梳理问题进行关键词的提炼,进而分层次表达的能力;(2)仔细倾听,自我对照,捕捉对方观点中的异同点,适当总结,进而修正、补充、优化、完善的能力;(3)指出一个问题,同时也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建议)的能力。

  这是一盏认知的灯,也是一盏方法的灯,更是一盏思维的灯,照亮我不断向开阔处前行。

  活动后续:织一张服务的网

  活动的结束,并非意味着学习的停止,更意味着另一段自我探索之路的开启。

  李吉林老师用“学,思,行,著”归纳出自己专业成长的四字经,在学习、思考之后,一定要行动、尝试和探索,并不断创造善于言说的机会。如果说,学和思是我们在成长营现场的行动,行和著则需要回校后,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融入反复的实践中淬炼和打磨,提取“真经”发表和推广。

  现场的导师们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钱校说,不仅要关注专业发展,还要提升自己的校本领导力;吴教授说,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用管理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们不仅自己好,还要带动其他老师好。张爱娟老师说,不要局限于一个领域,要深入各个岗位,进行历练和体验……

  我想,管理不仅需要引领和带动,它还是一种服务。服务是一种心态,一种定位,一种精神,它将视野从个人主义上升到集体责任,是在个人能力、品质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队伍建设的整体观照,更是放低姿态,融通部门,借力资源,搭建平台,提供学校师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服务。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唤醒,一次再出发。感谢平台,感谢钱校,感谢团队,给予我们光芒万丈,让我们彼此照亮,同时拥有照亮他人的能量。我们愿是星星,擎起明灯,照亮“家”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