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再出发
——2020年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研修心得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肖洁
2020年的暑期教育系统干部研修培训犹如炎炎夏日中沁人心脾的一股凉风,吹进了我们的心底,给我们多年来从未熄灭的教育热情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国际关系诸多变化的后疫情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而变革时代的学校管理呼唤新的管理范式,现代高品质学校建设需要我们具有更高站位的国际视野,更广阔的教育格局以及对教育本质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让我认识到了时代赋予我的责任,此次培训无疑是帮助我更快更好更全面成长的助燃剂。本次研修培训从内容上看全面多元,涵盖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师德师风、校园安全、心理健康、依法办学、疫情防控、基础教育和跨界启迪等教育有关的方方面面;从形式上看灵活多变,固定版块和动态版块相结合,既有必修形式的全方位引领,又有按需所取的针对性学习,更有主题论坛的深入探讨交流,让我们在汲取培训养分的同时更看到了值得借鉴学习的新型培训方式。回顾本次培训内容,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踏准时代脉搏,再塑教育情怀
开班仪式上,陈市长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深刻认识”——要更加深刻认识“九个坚持”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的重要意义,要更加深刻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要更加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此外陈市长还就常州经济社会运行总体情况,准确研判常州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等几个方面做了解读和指导。这些其实都是要求我们从更高的站位去理解和认识教育的价值大原,理解国家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让我们进一步关注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薄弱之处并做出努力。带着这样的思考,在仔细聆听吕玉刚司长、程红兵院长等的讲座时,我深感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走在教育之路上,教书、育人、做研究,要想实实在在做好,没有哪一项是不要下苦功夫的,支撑我们的是教育人的追求,是一份浪漫的教育情怀,故而帮助教师深植教育情怀尤为重要。其实,我们奔牛实验小学一直在坚持这样做,我校的“青蓝工程”传帮带师徒结对不光是传递教书之道,更是传承我校“朴实而宽厚”的教育情怀,也是让年轻的、鲜活的一个个生命个体去影响和作用于老教师,老树发新芽,新芽更茁壮。为了扩大影响,多年来我们还一直坚持把我们身边老师的感人故事,模范事迹拍成校园短片,更好地传递正能量,让教育情怀具象化、可视化,让教育情怀推动学校更好地融入时代长河,奏响时代的节拍。关于这点,本次学习的许多讲座还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我们还应该教育情怀“新塑”,引领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学生踏准时代脉搏,这样才能坚定有力地奔跑在教育大道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代变革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过去“朴素简单”的教书育人情怀中挣脱出来,价值提升,动力内化,去思考新时代“我们代表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存在”,关注这个时代特有的社会性问题,思考新时代和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重新去审视,思考,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主张,再塑新时代教育情怀,帮助老师,帮助学生踏准时代脉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 找准建设支点,深化管理变革
学校要发展,管理就需要持续变革不断优化,本次培训中,肖淑芬校长的讲座《把人的活力激发出来——高质量追求下的学校整体转型变革》,郝玉伟校长的讲座《走向未来教育的学校管理和实践》以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的讲座《智慧校园与未来学校建设》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觉得深化学校管理变革一定要找准建设支点,建设支点主要有两大着力点:
(一)管理团队的打磨
我校行政团队共读好书的活动中,与《赋能》这本书结缘,由此开启了我校赋权式管理之路,这和“新基础教育”中的“重心下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校管理上,赋权式管理表现在去行政化、去中心化,表现在向全校师生下放管理权,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明确,机制灵活,组织自愿,过程积极,成果可用,成员发展。这样的方式不是弱化行政管理团队,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团队的管理效用,而是对这些管理团队要求更高了,如何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对管理团队的挑战很大,在专业赋权和项目赋权的过程中,我们建构了我们独有的团队打磨方式——活动开展固定板块和动态板块结合,固定板块保证了学校常规事务和要点任务有序推进,动态板块则给了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让创新成为可能和必然。“系统建构”让工作有序列、有条理,能快速、有效、有目的地推进,让大家把事情“做好”;而“动态生成”则能让工作思维更开放,重心下移,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让大家把事情“做亮”,拥有生长的力量。
(二)学校问题的解决
叶澜教授说:“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的空间。”从这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使命和方式、方法。所以,我校在采取赋权式管理打磨管理团队的同时还采取了问题式管理模式,我们用“行政值周”的方式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在轮到自己值周的那一周打破管理壁垒,突破思维固化模式,用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观察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在发现问题,从当前的问题切入,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进行行政值周汇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提升了行政团队的管理水平,又为学校发展逐步扫除障碍,解决了相关问题。
三、 根植教育愿景,追梦优质发展
培训的最后一天,杭永宝局长的讲座《危机变局中的教育思考》让我重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使命是什么?”思考的过程中“学校愿景”四个字跃入了我的脑海。所谓学校愿景,指的是依据学校的使命、价值取向和未来蓝图,师生员工共同认同和期望的学校未来发展景象。一个良好的学校愿景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明确的学校使命、学校价值观的描述、清晰的学校未来蓝图。明确学校教育愿景意味着我们解决了“我们代表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存在” “我们渴望成为什么,达到什么境界和创造出什么”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共享、创造,融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为一体提出了我校的教育愿景,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师生发展的内驱力,学校现实状况和学校未来蓝图之间的差距让师生们有迫切缩短这种差距的渴望,激励大家主动发展,共同创造。在共同规划学校愿景,努力实现学校愿景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我时而把自己当成“设计师”,时而成为“服务者”,时而又是学校优质发展的“追梦人”。此外,杭局长的讲座给我的另一个启迪是教育愿景从规划到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们的时代进步得如此之快,变局如此之多,我想我们在实现教育愿景之路上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去验证原定教育愿景的准确性,实现教育愿景路径的有效性,时刻保持一种自我审视、持续发展的态度。
一次学习,一次充电!结束的是培训,待续的是自我更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不断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这里,我更新了自我发展的视角,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从更高站位、更多维度去思考相关工作;在这里,我进一步调整了自我发展的规划和成长路径,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