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实验小学 田甜:变中求进,相融共长
发布时间:2020-08-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变中求进,相融共长

为期五天的培训虽已结束,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灵魂三问“实现教育现代化”、“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这些都反复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培训结束后,我进一步在网上学习有关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布署,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思考着钱校对我们的引领:作为教育人,在国际形势变化下可以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如何把自己的教育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要成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教育者,一定要跳出教育。你用教书匠的眼睛看教育,永远也看不懂教育。”王晓春老师在《跳出教育看教育》中如是说。此次培训内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多角度展开,既有宏观的大局政策解读,又有深入人心的细微引领。我想跳出教育来看教育,可能看得更真切一些

放眼当下:突出重点,明确方向

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中外关系复杂,尤其是美国强关中国总领馆一事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多的未知。在社会环境变化下,近期让人印象深刻的几大事件引人深思:华为业务总裁余承东遗憾宣布麒麟恐难支撑到今年的9月15日,“中国芯”想要成功必须要突破“技术、设备、材料”三大问题;中国的Tik  Tok (抖音海外版被美国制裁,甚至被Facebook创始人趁机推出了山寨版Tik  Tok;数典忘祖的美籍华裔余茂春;发表不当言论的某高考状元;江西抚州的杀人案等。

“跳出教育看教育”,在这些危机与变局中的教育人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考立德树人过程涵养家国情怀强化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心理健康等;加快科技、文化教育步伐,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通过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是如此重要和须要。

                    着眼未来:精准施策,未来可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教育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命运,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未来,而这些依赖于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政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心与信心,实践与成效。我又查看学习了新北区出台的《加快推进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教育设施布局;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升,推动教育内涵发展;以‘三名’工程为抓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切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具活力的措施,让我对教育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促使我跳出教育重思我的教育教学价值追求,要与时俱进地从整体、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人才观”,思考如何更好地立德、树人。

一、实践育人----让劳动精神烛照成长之路

“习劳知感恩”,从“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历史时期,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到我校积极践行的德泽理念观照下的《弟子规》中提及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再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都在强调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这样才能避免培养出的学生仅能夸夸其谈,而缺少生活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学校与家庭教育中落实呢?培训中的《贯彻新纲要,劳动育新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常州探索》的小学劳动教育主题论坛,让我看到了常州教育人对劳动教育探索的智慧结晶。尤其是以“共融、共建、共育、共进”的方式,丰富教育载体,强化实践体验,营造丰富的自然空间,释放学生生命活力,以学用结合增强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并以此来推进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这给了我们更多高位的方向引领。

二、全员育人----让赋能家校铺就融合之路

仍以劳动教育为例,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结果必然是孩子不懂得感恩、惜福,视父母的教育为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等品行自然就会养成,不利于其成长。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要重建家校关系,可以建立一支“家庭成长指导师”的教师队伍来指导家长有法有行地参与进来,和我们共同来培育孩子。

同时,我们也敏锐地感觉到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劳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尤其要重视联合家长发挥榜样作用,通过志愿劳动、义务劳动等不同的劳动形态中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奉献精神,以避免在劳动中的功利取向,提升时代新人的精神境界。

三、多元育人-------让全人视野拓宽求变之路

在这样一个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时代环境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存在形态、课程教学形态、教学技术及管理形态等都在变化着。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的,好的教育必须及时回应时代的呼唤!新时代学校教育价值追求也应当与时俱进,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有更清醒的思考与实践!

(一)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力。科技霸权及多媒体、自媒体时代,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是否真实,如之前的山东高考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故培养学生寻找真相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学校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我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周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抓手,开展“何乐而不为”系列活动,先是请何同学在每周一中午午会课时,与大家分享时事热点,周二、三由学生自主两队作为正反方进行思考,周四进行现场辩论,并在回去后了解该事件最新进展,周五再进行讨论交流。联想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我也想试着让我的学生像个儿童一样参与到生活中去,去探究、去争论、去表达、去质疑等等,通过身体实践扩张视野,能够形成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思辨力。

(二)强化学生的自我规划力。最近,“云上“学校发展势头强劲,”云上“的学习与生活也成为了学生与成人与世界联接的一种重要方式回忆网课期间,尽管我们积极策划,想了各种办法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制定好课程表,同一时间直播;如每天固定时间,各科老师在线答疑;如每天群里打卡,逐个针对性的交流等。但理想中的效果与现实间还是存在差距。故有效培养学生约束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备未来的竞争力,这是未来学校教育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学校里,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列好每天的学习清单,贴在桌角,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计划列表一件件的完成,那种感觉如此美好。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力。疫情严重时期,人际交流空间被压缩;疫情常态化后,部分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出现。作为一名教育者,不只是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的结果怎么样,首先要关心他们的情绪状态,这是情感教育最基础的内涵。故重视心理健康素养教育,培育学生的社会情感力也就顺势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新样态,而我也努力践行学校的德泽理念,如:

1.加强情感沟通,线上线下增力量。疫情间和来校后,我带领学生全员参与策划与心理健康等学习。我每天都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复工复产后,个别学生家长不能很好关心陪伴子女,我会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心理上的指导、学习上的鼓励。

2.拓展交往空间,公益实践抚人心。疫情间,我响应号召,带领学生与湖北黄石的完全木林小学结对,为他们捐赠抗疫物资,录制视频为他们加油打气;部分学生无惧疫情与严寒,为卡口中的防疫人员送去自制姜茶;和同事一起带领学生认捐和认养新疆果树,帮助困难孩子的家庭从根源上脱离贫困,造福远方学子。

其实,情感教育包含着很多命题,只要我们能重视对学生社会情感力的培养,就可以为新时代培养出独立、负责任的接班人。

叶澜教授曾说道:“危机总会过去,经历危机之后的人所生成的新经验和能力,会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以面对此后的日常。”新时代学校教育,让我把目光更聚焦到人的生命发展,聚焦到面向未来的人的全面发展。困境和挑战,变化和未知,会给我们带来不安和惶恐,但突破中的每一个确定性的经验,却又成为我们把握当下的抓手,我们因此而获得继续向前的方向与力量。“文化基础、科学素养、社会担当”这些核心素养,指引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孜孜以求,让每个生命拥有它应有的姿态。

滴答滴答,是时间的声音。回望这五天的培训,它记录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期许。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想我还可以着眼未来,做好当下,稳中求新,在“规范创新,智慧育人,主动成长”这三大方面下功夫。如果说教育是一场修行,那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很期待自己能带领我的学生以乘风破浪之势,做发光发热的建设者和祖国一起成长用努力与奋斗书写时间的意义!

 

                                       河海实验小学   田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