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研训心得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 张宇
8月10日上午,“2020年暑期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开班,本次研修以“教育现代化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五天天培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教育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大餐、思想盛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不断促进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断思考、实践。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
一、 跳出“教书”封闭圈
“择校”、“升学”、“优秀率”、“及格率”、“分数论”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同时也成为教师心中根深蒂固且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教师们勤勤恳恳,埋头教书,恨不能将书上的一切知识都化为一袋“营养液”输入学生的大脑;用一张相同卷子考查每个不同学生;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好坏。
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科学丛书》中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于漪老师教学思想其中一条是“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以生为本”。教育家们用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教学是首先要关注“人”。
1、 坚持“以生为本”:无论是新形势还是新理念都呼唤现代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北方工业大学的沈景娟老师在她的讲座里提到新时代的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要认识到学生是“人”,是有着独立人格的、发展中的、有着完整生命表现形态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研究教材,最重要的还要研究学生。从学情出发,看见学生的需求,因“需”而教。
2、 坚持“以学为中心”:教书不能光从教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要从学生学的立场出发,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因“学”而教,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成就感。
二、 锤炼“育人”基本功
程红兵校长在讲座《于漪老师:以人格育人格》中说到于老师的学生57级的葛起裕、63级的曹中柱、77级的田盛松、82级的王伟、84级的卜健回顾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是“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言传身教,榜样影响”。于老师的德行人格、生命状态和教育教学思想在她的日常教学、为人处事、治学态度中完整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正是在于老师的影响教育下学生们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的工作态度,进取的治学精神。
报告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几则新闻“某校教师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某明星舞蹈,并强制学生为该明星喊口号应援”,“某小学教师因学生毕业只给班主任送花未给其送花而在教室内破口大骂,摔东西”,“街头采访:邓稼先、钱学森是谁?”这些新闻的评论矛头直指教育和教师,这也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对我们的价值观发起了冲击。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要“不忘初心的政治定力要过硬”,“忠诚教育的事业张力要过硬”,“守住底线的基本功力要过硬”。教师的肩上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一代的重任,我们要始终不忘教育初心,坚定教育信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角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学识,所以学习应该是教师要坚持终身的好习惯。在学生面前,教师展现的是完整的人,一言一行都应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学校工作的各方面都要始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展开。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这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育人基本功。
三、提升“专业”新素养
时代的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年代已经过去很久远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有新的专业素养。
1、与时俱进的思想。育人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社会。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重点,了解教育变化的大方向,保持与时代同步,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2、积极应对舆情的能力。自媒体时代,信息逐渐透明化,学校和教师接受了家长和社会的多方面的监督。对于某些社会舆论和焦点事件的讨论,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正确立场,同时有责任引导社会舆论营造积极氛围。
3、适应多变的教育教学形式的能力。疫情给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也给教师带来较大的挑战。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整合,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心理自我调节和疏导他人情绪的能力。面对压力,教师要有较好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情绪化面对;在学生有心理障碍时,我们一定要给予合适的疏导,不能简单化处理。本次培训中的讲座《基于教师幸福指数提升的心理健康教育》就给了大家很好的建议。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和理论都得到了更新,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我们要做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