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实验小学 殷利丹:提高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面向未来的思考

——暑期常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是不是只要专注于自己的课堂与学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一名合格的一线教师了呢?经过5天暑期常州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的系统培训,大到国际形势、中美贸易,国家教育方针与未来学校的管理,小到普通老师的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校园安全的点滴小事。让我对教师、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最近指示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族中2017720日发布报告《影响教育的趋势聚》中指出:在这个超级多元化时代,教育必须调整教学与学习,以反映并回应多样化,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家长呈现出焦虑、学生心态浮躁、抑郁增多等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更大的视野;教育必须适应多样化,并体现多样化;教学必须从单一走向丰富,从重知识走向强素养。

一、 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

有未来学家预言:未来20年,现在世界上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无独有偶,牛津大

学、耶鲁大学一个项目小组共同研究预测未来职业变化,他们做出了十分具体的预测:2019年年底,牌友将失业,你喜欢什么等级的对手,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智能机器人;2021年年底,洗衣店店员将失业,因为智能机器人折叠的衣服比之人类更加平整;2022年,专职游戏玩家将视野,智能机器人完胜职业游戏玩家,完全可以取代游戏玩家…….虽说这些只是对未发生事的预测,难免会出错,但是却提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未来社会生活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实,这将毫无疑问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杜威就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所以,在这个时刻都充满变化的时代,老师应该做预言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从事的教育工作、看待我们的孩子。未来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未来的社会公民需要具备什么核心素养?这都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在《解局中美贸易战》中说到,错估自己的实力,错判他国的实力,错看了世界的大势与格局,后果都是致命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要有广阔的视野,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引领者。

二、 教育在多元化需求、跨文化理解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专家提出:面向未来社会、未来世界,学校的智能目标要与时俱进,要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理解里,顾名思义是指跨越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能在不同的文化空间自由穿梭,能够在不同的话语方式当中自由切换,能够再不同的思维方式当中自由调频。读懂别人的文化,理解别人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语义思维,理解自己的文化诉求。

“不管你多么奇形怪状,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用独特发光”。这

是介绍英国最知名艺术家之一、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皇家院士、大英帝国勋章司令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格雷森.佩里的一段话。他是艺术家,也是人们口中的“怪胎”“异装癖”。“古怪的是这个世界,不是我”,“异装癖这件事,不过是因为他拥有独特的灵魂罢了”、“就像接纳这个世界没有相同的叶子一样,接纳这个世界各种形状的人,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吗?”……我想,正是我们认同这个多元的社会,接纳多元社会中每个独特的个体,才有了这么多让人倍感舒适和温暖的话语。不管是“异装癖”的艺术家校长,还是有“蒙娜丽莎”般微笑的于漪老师,都值得尊敬。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相同的热情。

人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个性”能被他人理解,因此教育需要具有多元化的视角、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三、 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需要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是社会所需要的人?该如何进行培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了所有学科。例如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想、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其外在表现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从知识、技能的获得上升成为核心素养的养成。

新修订的课标是学生发展的路线地图,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决定考试的根本依据。不管是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转变“分数之上”、“学习就是做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等只顾眼前的观念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人生这座大厦的建造工作上,教学只能“添砖加瓦”,没有“一蹴而就”。

未来已来,社会、学校、教师都必将“华丽转身”,转变观念、适应变化、迎接挑战,拥抱它的到来。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