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充电”,迎接新学期
--暑期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暨区骨干成长营活动培训心得
常州市魏村中心小学 恽慧
暑假生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休养、调整、充电学习的时机。暂时告别忙碌的校园,让疲惫了一段时间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并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静静听几场讲座,细细做一些思考,让自己不再因为工作的些许烦忧而困扰,让自己可以有一个反思、回顾和沉淀。
临近开学,又一次参加成长营活动,跟着钱校长和成长营的小伙伴一起,细致地聆听了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研修班的诸多课程,感觉在短暂的休憩、沉淀之后,对于新学期的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动力。这些课程,涵盖了国际视野、道德法律、校园安全、教育思想、心理疏导等各个方面,有贴合我们教师的专业课程,也有跳出教育圈,开拓我们视野的大格局视听盛宴,让我们既能增进专业知识,又不再囿于教育这个固有的圈子和模式中,从更大更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虽然所听课程看起来有点繁杂,但是从这几天的学习中,有几个关键词特别让我有感悟,这篇心得,就以这几个关键词为主来谈一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视野和格局
这两个词来自选修课--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郭惠民的《中国与世界如何管理“修昔底得陷阱”之风险》。以前并不关注时事新闻的我其实一开始听这个课有点云里雾里,感觉离我的世界有点遥远。但是郭校长提到的视野和格局这两个词却让我很受启发。他开玩笑地说视力不好,所以不谈视力,只谈视野。作为一名教师,也许平时我们关注的就是学生、教本,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教材的解读,而对于外面的世界,我感觉我关注的真的不多。也许是不感兴趣,但是,我觉得“学高为师”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教的是小学生,学科是英语,似乎那些国际大事跟我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也许我的视野开阔了,能给予孩子的才能更多。
人的视野和格局也是密切相关的,当一个人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小空间中成长发展时,其心胸也会变得不一样,要打开自己的格局,肯定要先开阔自己的视野,大视野才能打开大格局。突然想到自己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常常不知如何去解决,常常为此烦恼,现在想来,也许只是因为自己的圈子太小,视野太窄,看不到更远更深的东西,于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也许只有看的更通透,才能让自己把更多的工作做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二、责任和担当
责任和担当,这两个词是我们教师经常听到,也时刻铭记于心的,但是这次的学习却让我对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切的感悟。这次的很多课程,看起来就像是为校长们量身打造的,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在这些课程中,被授课老师反复提及的词就是--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校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的责任也许只是教授好知识,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和班级,但是上升到学校管理者,这份责任就更重要,更有分量。其所关注的不再是一个班、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应该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一个家庭的一家之主,面对任何风雨,都要走在前面,挡在前面。要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即使不是很专业,那也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必要时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要除去专业知识外通晓其他跟学校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宜起我只是觉得校长很忙,也许不是很清楚他们忙的是什么,但是现在至少对他们更增添了一份崇敬和理解。联系第一组关键词,他们应该有更宽广的视野,处于一个更大的格局中,才能更好地引领我们教师,把学校建好,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人文和情怀
在听一些名师、大家谈教育,谈他们的理想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是什么支撑他们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如此执着,是什么在给他们职业的幸福感?在遇到一些特别让我佩服的前辈、能够给我指引和启迪的大师们时,我也在想,他们身上吸引我的是什么?是他们的名师称谓吗?是他们的头衔吗?不是,有同样称谓和头衔的人很多,但是能够走进我们内心深处,能够激励我们、引领我们、鼓舞我们的人却不多。细细想来,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给东西叫“情怀”。同样的工作,简单做是做,精心做也是做。但是只有精心的用心的工作才能让人回味,让人印象深刻。
老师是平凡的,却也可以不平凡,我们可以努力把平凡的小事做的用心细致。听北京大学的宇文利教授将官德,发现他的文学修养如此深厚。听程红兵院长谈于漪老师的德性人格,她优游的气度、自由的情怀、人文的理想、追梦的执着让我们如此着迷。原来,做老师可以这么美好。对于老师而言,上一堂公开课不难,难的是堂堂皆公开课。做一次大报告不难,难的是不断给人启迪。发一篇文章不难,出版一部著作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她都在学习,都在思考,都在表达,都在产生重大影响。试问,于老师的作为,我们能坚持多少?又如我们的成长营领衔人钱丽美校长,她总是让我觉得舒服、亲切,每次的活动,她从不对我们提很严格的要求,而总是启发我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成长,总是让我们想一想,我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进入成长营的半年多时间里,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但是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学习,让我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了。所以有的时候,这种潜移默化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于我而言,教师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或许就是一个瓶颈吧。也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还要去参加成长营,为什么还在学习?也许,这也是我的一种情怀吧。随我离名师大家还很远,但是,教育教学的路上,怎么会有终点?只要心中有学生,有梦想,我想,我会一直努力吧!
也许也只是为了我自己对于我的教学生涯的那点小小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