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畔,浙大里,秋波盈,学习浓。为进一步开拓成长营成员眼界,提升教育管理能力,2020年10月27日至31日,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管理人才成长营研修班全体成员赴浙江大学开展为期五天的培训活动。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拉开了培训的帷幕。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仁元、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科负责人张爱娟、浙江大学华东二区培训部主任嵇建琴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一、西湖秋月两相遇,鸿儒名师传道业
短暂的开幕式后,学员们开启了一周充实的学习之旅。首先为大家授课的是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站长刘力。刘教授围绕《名校长与办一流学校的思考》、《新时代德育的重要课题:“精神道德教育”的意义与构想》两大主题和大家展开交流。他提出了办一流学校需要复杂性思维、规律性思维和规划性思维,并提炼出“九个度、九个点、四个关键词”。
研学班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自主选择到杭州公益中学和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现场观摩。在中学的会场上,阿潘校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亲情”教育理念,他认为一定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构建“喜欢”的良性循环图,学生在校园应该“吃得爽、玩得嗨、聊得畅、学得乐、评得妙”;在小学的会场上,胡鹰翔书记带领大家感受了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科技博览馆、情意生活馆、生命体验馆及智慧生态馆。他希望通过智慧校园的构建,学校能成为师生共度生命历程的精神依恋的家园。
晚上,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现荣誉校长杨一青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大家进行专题分享——《立德树人与学校品牌建设》。他从学校品牌建设的五要素讲到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逐步形成,大家听后获益良多。
二、“尚新求变”提升领导力 ,“奋进求是”增强课程力
创新思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新求变求发展,不断提升领导力是教育管理者的追求。
为了进一步帮助成员们转变管理思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祝怀新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变革时代的创新思维与校长领导力”的讲座。祝教授从变革时代呼唤创新思维,思维障碍与校长领导力的弱化,构成学校管理思维障碍的根本原因和突破思维障碍提升校长领导力四个板块跟大家进行了交流。祝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指导大家如何突破固有思维障碍,通过教师发展平台的搭建、注重管理者“策中决”、用好每一位教职员工、做好组织建设的激励工作以及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等方法切实提升管理者领导力。大家的管理思路进一步打开,受益良多。
校本研修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教育特约督导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原主任谬水娟校长基于多个学校的课程实践和教研组建设案例,围绕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主要从现代语境中的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两大板块跟大家分享了校本研修的有效路径。缪校长通过对国家教育教学相关重要文件的解读中梳理出教师素养提升的“五大思考”,针对教师素养的有效提升谬校长又提出了应基于教学行动开展校本研究的主张,她从教改项目的主题式研究、课程开发的参与式研究、常态课例的掘进式研究、教育写作的主题式研究、现代技术的融合式研究以及教研组的协同式发展六大纬度深入剖析了校本研究的实践路径,为大家今后优化校本研修实践路径提供了有效支撑,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挥教研的支撑作用。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朱可主任在讲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研支撑作用》中剖析了现今大部分学校的教硏现状:教学任务的功利性驱使,让教硏支撑无序;教学方式的逼迫性僵化,使教研支撑无力;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使教硏支撑乏劲。朱主任指出,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教研的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凸显。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只有矫正认知偏差、把准支撑角度,精准解决问题、加大支撑力,创新教硏方式、提升支撑效度,才能真正提升教研支撑力。
三、智慧教育用技术赋能,分组研讨靠智慧碰撞
技术是驱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智慧教育是技术赋能未来教育变革的良好取向。10月30日上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章苏静教授为大家作《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专题讲座。
首先,章教授从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谈起,用问题引发思考并指出,优秀的人会用互联网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利用各种高效工具把不会的人甩开。同时,她通过视频《THIS IS AI》,为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系统在养老系统、终身学习、导盲领域、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
接着,章教授围绕“智慧教育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智慧教育视阈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三大板块,深度阐述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迭代升级知识、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创新思维的路径和方法。其中重点从“学的创新”、“教的创新”、“评的创新”以及“课的形态创新”四大维度介绍了智慧教育视阈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她指出,信息时代要学会使用印象笔记、讯飞语记、腾迅文档、钉钉等APP或小程序来获取和整理信息;使用101PPT,希沃助手、码书等软件实现教法的创新;使用问卷星、Plickers实现课堂互动、评价以及学习过程管理的创新;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户外探究学习活动、智慧农园探究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多个案例,介绍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形态的创新。在座学员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大家对技术赋能下实施智慧教育的多重思考。
下午,各营员集聚一堂就“校本领导力的提升”为题,结合自己近几天的所学所思所获,以及成长营的管理课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大家在聆听、思考、交流、碰撞中互学互鉴,促进了学习成果的理解和转化。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革新未来教育的形态,我们始终要秉持“依靠技术,发展人”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核心,让技术真正为教育所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邂逅名师话好课,深度对话说教育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上好一堂课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责任,那么一堂好课有什么特征呢?
最后一天上午,王莺局长就以此为开场,抛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绣球,开启了“深度对话,课堂教学新追求”讲座,引领着我们所有学员搭乘上智慧方舟,享受了一顿美味的思维盛宴。
王莺老师通过对“教”、“学”、“习”等字的解读,以及她个人的教育故事与老师们进行深度交流:用一句话评述一节课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她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来剖析一节好课的标准,让老师们如沐春风,收获满满!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王莺局长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入手,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如何促进在对话中成长。讲座中,王主任首先娓娓地从理念层面、教学原理层面及操作要点层面,深入浅出地与大家分享了她——王莺,一名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以好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和自己、和教材、和学生、和同伴、和理论等五个维度的对话中的成长事例,给我们深深的启发:教学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一堂好课应该是“一课一得: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数学等素养的提高”;还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的方式得以实现”;还有“通过尝试的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同时还让我们明白优秀的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启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有新的探索!
结束了一周学习生活,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同各自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更新理念、勇于创造、落实行动,为新北教育发展多做贡献!
(报道:肖洁 张宇 吕娟等 摄影 :肖洁等 审核:徐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