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重新启程
--浙江大学管理成长营暨跟岗锻炼学习心得
魏村中心小学 恽慧
(一)大学篇
大学,对于我们这样一批从初中进入师范学习,三年后直接走上讲台的70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即使工作后,我们自学大专,考上了成人本科甚至在职研究生,但是,我们终究错过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所以,每每能去大学里学习,能听到学问渊博的大学教授高屋建瓴的授课,甚至能与大学教授面对面地交流,我都是非常的激动与期盼。所幸,在成长营的学习中,我能有机会走进全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三天半的学习,真的感到无比喜悦。虽然课程安排的非常满,从早到晚,每天有近九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相当充实与满足。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对目前教育的质疑、思考,也有对教育美好愿景的构想和期盼,有教授们悉心的专业理论的讲解,也有大师们亲切地讲授他们自己的故事。不同的讲课方式给我们不同的启迪与思考。在刘力老师的课上,我们感受到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加强执行力的问题。杨一清校长给我们讲的虽然是学校品牌建设,但是我们却从他的讲座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校长的智慧与责任、担当。儒雅的祝怀新教授呼吁变革与创新,可爱的张苏静教授虽然年近60,但是她那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却深深地感染者我们每一个听课者。缪水娟主任一下午的课内容最为充实,虽然让我们一下子有点招架不住,但是却值得我们回来细细品味。我们被朱可主任专业的历史知识所折服,更被小学语文名师王莺强大的气场所震撼。每一位专家教授,带给我们的都是全新的理念、丰富的知识。我们还有幸走进杭州一所特色小学--丁蕙实验小学,感受力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所学校的科技博览馆、情意生活馆、生命体验馆和智慧生态馆让参观的我们都叹为观止,胡校长的教育情怀也让我们动容起敬。每一位可爱的教育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回首这次杭州之行,与以往的学科教学学习活动完全不同,我接触到的不再仅仅是如何教好英语课,而是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对一所学校去高位思考。我们不仅需要专业的、过硬的学科教学素养,更要有全局观、责任心,要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我们的心胸要更为宽广。细思平时的工作,我只是在我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想着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而且我常常觉得有些事就是我应该做的,没有想过其实管理也是有学问的,换个角度思考和处理,结果也会不一样,这一点在参加成长营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转变中。
(二)跟岗篇
11月16日-20日,我和成长营第三期其他跟岗成员一起来到了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参加跟岗学习活动。在这短短一周内,我参与了龙虎塘二实小的日常却又丰富的各项活动,其中有精彩的高位的讲座,如学校文化建设解读,基地课程方案论证,也有师生共同参与的丰富的课程活动,如周一的升旗仪式,校本课程活动,还有各种对话类的交流活动,包括课程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的机制介绍,学校“向美”课程、文化的研讨交流。
这些活动向我呈现了与我平时的工作完全不一样的工作场景、学校氛围,大开眼界的同时更带给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钱校长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学校的文化建设向我们娓娓道来,然后带我们观摩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基于读学校文化的解读和认识,再加上现场的观摩,使得我对学校文化这个词有了深刻地认知。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它应该始终与学校相互依存,学校应该在文化的基础上去发展,去提升,有了文化,学校才有了精神支柱,办学方向时尚发展才不会偏离航道。龙二小虽然刚刚成立,但是我们丝毫不觉得它的年轻,而是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来自于它的文化,以及学校的高位引领和顶层设计。龙二小一直提倡教师在成事中成人。这于教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工作中不会觉得工作的辛苦和繁重,而是感受到一种自身需求的满足。因为热爱,因为专业,因为值得,所以他们愿意为之奋斗,为学校,为学生,也为自己。在做成一件件事情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成就学校,成就学校。学校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团队氛围,在团队中协作,成长,不断碰撞思维的火花,不断地去创新,去发展。
(三)反思篇
时隔不久的两次学习,对我的冲击很大。我想,有的时候,处于一个熟悉的安全的模式或者圈子中,久了,我们常常会感觉很安逸,觉得这种状态很好,不需要也不想去改变,即使是参加了成长营,我一开始也是感觉跟以前参加培育室一样,等着领衔人安排任务,然后一一完成,再回到原来的圈子中去。但是随着不断地跟进和学习交流,我突然感觉到一种紧张和不安,因为我觉得我开始进入另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中,不再是我熟悉的安稳和舒适,需要我不断地主动地去思考,去承担,去改变,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我,是不是给自己按了暂停键,甚至觉得自己就这样过着也挺好。杭州之行后,我开始问我自己,我要不要改变,怎么改变,如何改变。我如何更好地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换一种心态去思考问题。我觉得,学习是会让人改变的。当我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少抱怨,多思考的时候,我不再为教的班级成绩差而生气,不再为孩子的学习而烦忧,不再为教研组内偶尔的不和谐而焦虑,因为,烦恼总是会有的,问题也总是不断产生的,我要努力去做的,是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地与名师、导师对话交流中,去体悟,结合自己的工作,努力把别人的精彩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