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学习的结果=理论+实际+践行
发布时间:2020-11-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学习的结果=理论+实际+践行

常州市龙城小学    吕娟

当今世界,效率第一。为了效率,人类从蒸汽革命一步步走到工业革命,再到现在科技时代,人工智能也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教育是一种慢生活慢艺术,但慢不代表无质。教育的质有时候就藏在教学中,藏在教学的研究中。因为在科研部学习,所以常常困惑于“研”,不仅仅是科研,也困惑于教研。朱可老师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研支撑作用》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讲座中有高位的引领,有现状的分析,更有问题的解决。听着讲座,不禁去和现实工作勾连。

一、溯源篇

现在教研工作的支撑作用到底发挥到怎样的程度?

这是朱老师在讲座中引发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教研工作的支撑作用是指什么?朱老师先是讲了教研的本质,“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研讨。这种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问题,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我的理解为,教研工作应该是通过研讨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故,开展教研工作,离不开的是研讨,而这种研讨应该是有前沿有后续,在研讨的过程中应该是有聚焦的。

回顾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一向是高质高量的,在我们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学期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候是聚焦文本的教研,有时候是聚焦某一个要素的教研,有时候是聚焦本备课组小课题的教研,教研的内容很丰富。在开展教研之前,教研组长会在群里发好教研内容,各位老师会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课堂展示结束后,各备课组会围绕主题开展教研,每次要求不同的教师发言。

内容是丰富了,形式是扎实了,但正如朱老师所言,偶尔会“教研活动机械呆板,了无新意现象层出不穷”,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形式。我校语文组在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逐渐增加了“追问”和“回答”环节,也有了“抽盲盒”活动,更有了“沙龙”,这样的教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给老师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冲击,在每一次活动之前,老师们要提前“装满袋子”,活动时,才能“琳琅满目”。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应该如何改进与完善?

提到“核心素养”,我们总是“陌生又熟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是存在弱点的。首先,我们老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自身先学习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从大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再到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其次,不要有畏难心理,在教研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我们有了“高目标”,才能一步步靠近他,最后实现他。

 

二、导行篇

读《干法》,精神上总是富裕的。如果是浙大之行,是一次理论之行,那么回归校园,总要来一场实践之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作为一个在管理岗上体验学习的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要不,放弃吧”这样的想法。这时候,脑袋里就会浮现《干法》中的一些话,用在此处,也是非常合适。

要有抱着“教研”睡的信念

“但不管时代怎么进步,干活时手上沾泥带油这种方式,虽已不再流行,但若缺乏‘抱着自己的产品一起睡’那样的爱情,在工作中,就无法从心底品尝到那种成果的欣慰,特别是向新的、艰难的课题发起挑战并战胜它们时。”

——《干法》

 如果想把教研活动真的开展得有生命力,那就必须要去想教研的主题和活动形式,如果只是安于现状,再好的教研活动也会是“温水青蛙”,渐渐失去原来的活力和目标。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想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前沿后续,除了按照年段来研究某一要素的落实,是否还有更有实效的内容?目前本学科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据我调查,我身边很多年轻教师希望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对资源的捕捉和提升能力,那么就可以针对他们对资源的捕捉和提升能力进行评析。也就是说,不妨有个前测,了解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抱着“教研”睡的信念,想办法解决问题。

要有在“旋涡中心”的勇气

“这样的人将成为全体人的中心,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而涌起,将全体人员卷入,带动整个组织一起行动。”

——《干法》

每次教研最难推进的就是评课环节,很多时候,会变成几个熟悉面孔的发言。其实我们每个老师有要有这样“漩涡中心”的勇气,当评课开始的时候,不妨成为那个“中心”,提出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的想法去引发所有人的思考,由原来“固定”的发言,变成由不同“中心”引起的“不知道会怎样”的发言,这样的教研往往才是更有效的,这样的发言才是带着思维碰撞的。思维的“旋涡”不可怕,相反,它是可贵的。如何才能有这样的“漩涡中心”,如何每次能有不一样的“旋涡中心”,那就需要组织者用“抱着教研睡的信念”去思考了。

要有“垂直攀登”的坚持

“秉持坚定的意志,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踏实实努力的人,不管路程多么遥远和艰难,到时他一定能够登上人生的山顶。”

——《干法》

如果有了改善教研的这个想法,那就要有真正去执行的信念。也许前路未知,但也要一步一步、一次一次地去实现它。不求能登上人生的山顶,但求能让更多的年轻老师教有所成,教有所长。

教研,高品质。教育,高品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