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 深度对话
——浙大培训学习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飞龙实验小学 徐彩芬

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橙红橘绿时我们相约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浙江大学的华家池校区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丰富的课程设计,讲座与体验相结合,聆听与互动相结合,享受这份饕餮精神盛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成长营成员更多互动交流的动态空间。

一、与专家的对话——享受带着成长的震撼

四天的时间,7场讲座,大量的信息涌入,感官受到刺激的同时,更是在心底掀起阵阵波涛。“领导力”“校本研修”“核心素养”“智慧教育”“深度对话”更关键词成了这几天听到最多的关键词。

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教授《变革时代的创新思维与校长领导力》讲座中,“领导力”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而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增强校长领导力的必由之路,“共同愿景”和“学习型组织”的解读非常到位,“共同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源于组织成员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共同愿景产生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学习型组织:通过营造整个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也是在与专家进行着互动,是啊,要有创新思维,我们不沉湎于过去,也不惧怕未来;创新思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新求变求发展,不断提升领导力是教育管理者的追求。团队的重要性,一个最有战斗力的团队,有凝聚者,有业务骨干,有实干家,有协调者,一个团队还需要完美主义者和监督者。学习共同体多么重要,有共同的愿景,有合作的动力,有合理的分工,有统一的步调,有分享的智慧,有责任的担当。

《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国家教育特约督导员缪水娟老师的讲座,被营员们认为是最接地气的讲座,丰富的学校案例和高度凝练的要素,让大家一下午的学习变得格外忙碌。课程研究六要素、项目研究六环节、教育写作六方式、网络教研六形式等等,连续出现的“六”字秘诀,敲击着我们已有的研究方式,渴求突破与生长。无论是课程研究,还是项目研究,研究的方向一定要清晰,内容要切合学校发展的需求、学生成长的需要,是真正需要的;做研究贵在钻研,持之以恒,天长小学的研究做了近30年的时间,还在继续。 校本研修,修的是形,形式丰富有变化;修的是神,内容有序列,研究真实的发生;修的是心,充分利用团队的智慧,让学习、实践与反思助推成长。

最震撼的讲座莫过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章苏静老师《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2.0的时代,如果不能迅速迭代更新,随时可能被时代抛弃,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教师“教育情怀”“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游戏素养”,信息时代要学会使用印象笔记、讯飞语记、腾迅文档、钉钉等APP或小程序来获取和整理信息;使用101PPT,希沃助手、码书等软件实现教法的创新;使用问卷星、Plickers实现课堂互动、评价以及学习过程管理的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引发了大家对技术赋能下实施智慧教育的多重思考。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仍走在智慧教育的最前沿,我们有什么理由退却!

二、与同伴的对话——享受带着生长的惊艳

为期四天的培训,除了一场场讲座、学习带来的思考和观念的颠覆,还有更欣喜的收获,那就是与成长营成员的互动交流,

分享,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四天的培训中,我们进行最多的互动就是分享,基础层面的,我们把专家的讲座PPT发在群里共享,把听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进行分享,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餐桌上,享受着分享带来的快乐。还有一种分享更深入,那就是深度的交流,把学习对实践进行对接,把自己学校的一些做法进行深度交流,在分享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的分享往往能让大家非常兴奋与投入。

矛盾,是一种带着阵痛的欣喜。

在与同伴的对话中,肯定不完全是一致的观念,会有争执,会有观念的冲突,会有做法的不同,就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大家就看法不同,有的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很多必要,一个共同体来推进工作会事半功倍,但也有认为有时这样的建设会留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正是有了深入的思考才会产生矛盾,才会有智慧的碰撞,这样的矛盾往往带着实现生长的价值。

共识,是一种带着生长的惊艳。

在更多的互动交流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家在一些实际工作的推进中,有惊人的相似想法,于是我们坐下来研讨,例如“新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我们研讨出了“新班主任成长系列课程”:班级常规管理课程、班级岗位建设课程、家校沟通课程、班级文化活动课程等等,思考课程的推进方式等等。在学习与交流中,我们更享受这样带着生长的惊艳。

在学习中,与专家、同伴、自我深度对话,不断地与实际对接与反思,从而改进与生长,我想,这就是学习的价值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