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下,作为新北区钱丽美青年骨干人才成长营的学员,我怀着对教育的憧憬与热爱,有幸在浙大学习了4天,本次培训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思路,感觉受益匪浅。
还记得28号那天,我们来到浙江名校——杭州公益中学参观学习,慈祥可爱的杭州市公益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潘志平亲自接待了我们,步入校园,静雅别致、宁静醇厚的育人氛围渗入心扉。接着他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教育分享。“快乐”是公益中学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学校围绕“让公益的孩子学并快乐着”的总目标开展工作,主张“先学做人,后学知识”,共建共享“相亲相爱公益人”的亲情文化,着力打造“做人第一、活教乐学”。潘校长倡导的“亲情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教育界名校长的人文情怀,感受到公益中学校园氛围的温情和谐、充满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特色就是学校特色,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一个学校,基于阿潘校长的分享,我谈谈自己对学校教师发展的再思考。
一、文化——引领教师将自我发展融入学校发展
(一)准确定位,明晰思路
我校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优秀的办学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努力秉承“培HE韵文化,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奖惩和考核相结合的师德激励机制;不断优化校本培训的方式,培养新教师、发展青年骨干教师,激励中老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为建设一支“和蔼可亲、和气有礼、和睦互助、和而卓越”的教师队伍而执着努力着。
(二)文化引领,涵养精神
我们通过“道德讲堂、HE韵论坛、最美教师”等载体滋养HE韵文化内涵,强化师德建设,弘扬师德风范,促使教师对学校文化产生共鸣,从而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校发展中,不断实现个人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赋能——激发教师将专业发展
(一)规划定向,激发教师主动发展
教师发展处帮助教师梳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人生目标。首先,对教师进行定期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分析,使教师意识到发展是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其次,帮助教师规划定向,引领教师制订个人的成长规划,通过规划定向,使老师产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二)转变培训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
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让教师“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研修活动成为常态,推动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应用
网络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还记得年近60岁的章苏静教授跟我们讲解各种信息技术如讯飞语记、印象笔记,各种小程序都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培训中去。
(三)整合骨干,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还记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作了《名校长与办一流学校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刘教授指出:一所学校的校长决定办学的高度,中层决定办学的力度,教师决定办学的专业度,学生决定办学的温度,家长决定办学的厚度,学校特色决定办学的亮度,学校质量决定办学的满意度,学校品牌决定办学的美誉度。
教师决定着办学的专业度,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梯队建设是首要关键,我们把抓“骨干教师”作为抓手,通过“抓点—串线—铺面”的策略,把所有骨干教师整合起来,由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共建学习共同体,实现了“骨干示范、青蓝共进”的良好局面。
(四)创生研修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基于多元主体的专家引领研修
一方面依托教科研专家和专业培训队伍引进优质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将专业能力、心理健康、信息素养、专业精神等作为培训的必修内容;另一方面,培养一部分校本专家,通过学校名师+研修共同体、成长论坛等,对教师进行培训。
2、基于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研修
校本教研突出教师参与,强化教学实践,实行分层次渐进式课堂教学研修模式,根据新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通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成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引导新教师站稳课堂,逐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成熟教师共建课程,努力发展自身专业特长;引导专家型教师突破平台期,教有所长。
3、基于任务驱动的课题研究
为促进成熟期教师度过平台期,促进专家型教师的学术研究,以省、市、区
级规划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在教师将教学经验转化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他们提升了教育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学校价值的完美统一。
虽然培训已结束,但研修、成长仍将继续,作为教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