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吴海燕
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如此多变,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共存,唯有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由内向外打破自我,不断提升“自悟”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走向未来。2020年11月,我有幸跟随钱丽美名校长骨干成长营走进浙大,随后又到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跟岗学习一周,从理论学习到现场观摩,这两顿大餐都让我对教育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学校底色重在校长的格局
“我有一所学校,诗意栖居。”走进龙虎塘二小,这所具有设计感、品质感、未来感的学校,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充满诗意。
学校文化是灵魂。小学是一个人度过其童年时光大部分时间的场所,他将在一生中永葆并珍藏这份记忆,所以,一所学校的使命感,不仅在于要为孩子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场所,更应蕴含着学校的人文思想与办学理念。钱校说:“学校文化是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发展力,文化是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力量。”校园,空间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
学校空间高品位。这次跟岗学习,在钱校长的带领与介绍下,我们走进了学校的角角落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诗意文化”与“儿童立场”。学校建筑的色调、布局的格调、装修的品位,都与学校的“诗意文化”密切关联,这里是师生分享智慧、启发创造的地方;是接续文明、走向未来的地方;是成就每个人生命价值的地方。我们边看边走边赞,心中唯有羡慕和敬佩。
学校底色在校长。我想,一所学校的情调底色,应该在于校长的引领。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给我们分享建校的过程:三年,全员卷入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讨论,78次工地例会,车内的平底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可见钱校长的前瞻理念、教育情怀与管理智慧!龙虎二小建校短短一年多,正是在钱校长的引领下,成为一所有情调、令人向往的优质学校。
二、学习品质贵在思维的跃升
“教育管理,要做到长程规划、系统思维,把人放在中心。”钱校长这样说。人的观念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两场学习中,“思维”这个词多次被提及。结合最近的工作实际,我深感自身不足,努力提升三方面思维能力。
跨界思维。浙大培训中,章苏静教授的讲座《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不仅从技术层面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习有效利用工具进行教育管理,同时,章教授跨界学习的思维与能力更是让我们大赞。李开复曾在《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一文中提出,未来需要“融会贯通者”和“跨领域综合人才”,“斜杠青年”也成了当下的一个热词。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跨界知识储备,跨界思维意味着我们要敢于超越之前思维的局限,重新审视自我,完成自我颠覆和重塑。今年工作岗位调整,从中层岗位到校级领导岗位,从单一的德育领域到课程、科研管理等多领域,对我而言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我努力地跨领域学习新知,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促进自我发展,寻找更完整、更丰富、更多元的自我。
终点思维。即“愿景思维”,对每个工作预先做一个细致的愿景规划,知道我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也就是任务完成后的“样子”,再反向逆推每一个步骤,进行合理的设计,这考验着我们的目标定位以及系统规划的能力。因此,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对未来有坚定的判断。往大里说,一个学校走向哪里,有什么使命,这就是学校的愿景,为了这个愿景,我们凝聚在一起,一步一步往前走;往小里说,学校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而清晰的目标,那么整个过程就要直接指向目标,服务于师生当下的需求,最终提高工作完成的品质。
运营思维。10月15日,马云在一场演讲中提出:校长要有运营思维,而非管理思维,因为运是一种机制,激发人不断向前;营是经营,用好资源。运营就是有规划、有思路、有方法,最终让每个人有活力、有干劲、有增长。在听钱校长讲述龙虎塘两校分设的全过程,从教师分流的规划、学生分班的安排、家长工作的引导等等,深感学校工作的推进需要“运营”;学校课程部荆亚琴主任分享了“校名师工作室”等工作的开展,学生部吴静娟主任、林燕群主任围绕“升旗仪式、班队课”等方面分享了学生处工作的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龙虎二小各项工作的规范与创意,带给我不少启发。
学习着是幸福的,感谢区教育局以及钱校长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停下来、静下来,学起来、思起来,感受成长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