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吴莉樱:2020年读书计划+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0-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新北区陈华芳成长营2020年下读书打卡计划

藻江花园幼儿园  吴莉樱

月份

阅读书目

关注点

打卡时间

8月上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

观察的要素和方法

88

8月下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

观察的实际案例

818

9月上

深度自然游戏

了解自然游戏有哪些?可以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98

9月下

深度自然游戏

自然游戏对我们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918

10月上

0-8岁儿童学习与环境创设

阅读区的创设再思考再认识

108

10月下

0-8岁儿童学习与环境创设

美工区的创设的认识和实践

1018

11月上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

反思性实践,从反思到课程

118

11月下

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课程

记录让思考看得见

1118

12月上

幼儿园生活活动课程中班

中班的生活活动课程有哪些

128

12月下

幼儿园生活活动课程大班

大班的生活活动课程有哪些

1218

 

备注:每月的上旬必须阅读成长营共读书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某章节,下旬可自选书目进行阅读。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一章《理解环境的重要性》

吴莉樱

第一章从为什么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很重要——环境与发展适宜性教育——通过环境创设来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主张环境支持重要性的理论家及其观点——创设学习环境的指导原则:教师的角色——提高和拓展学习:区域活动之外的学习——根据需要丰富和改变区域——帮助家长理解学习区域。

虽然是第一章但是其实容纳的东西很多,和自己看过的书相比,在理念上重新洗礼了一下,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就从几段带给我内心感触比较深的话来谈下我的感受。

NO.1“早期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将会记住的最喜爱的地方,是一个个性化的、舒舒的庇护所。它富于感官体验,充满了探索、选择和自由。”

在翻开本书的第一页我就被这句话吸引了,同时也被本书8页彩页儿童的环境所吸引,每一个环境的创设背后都有其值得思考的意义,什么样的环境创设才是适合孩子的?在这里我找到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一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感到舒适的;第二一定是个性化的,符合每个孩子不同的认知和体验的;第三一定是孩子们身心愉悦地充满了探索、选择和自由。在“好奇心”幼儿园,3-6岁的儿童能有效地使用和平谈判桌解决冲突,在第一页这个环境创设彩图,让我觉得很赞,在我们班级里可以适用,在当下我们老师在处理孩子们吵架、打架有冲突行为时的时候很少在环境中有所体现,这幅图很有借鉴意义。正如皮亚杰所说:“合作有利于儿童的主动学习,合作有利于人们体验道德两难问题和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由众人意见和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失衡。失衡是一种不舒适状态,新信息挑战个体已有的信息、信仰或假设”现在的幼儿生活环境优越、有多个家人的关爱,导致他们对于分享、合作这些优秀的品质相对缺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老师就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NO.2“游戏是发展自律和提高语言、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工具”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努力做到几个改变。第一个改变是我们从追赶时间到追随孩子,以前的我们都是很精细化的将幼儿在园一天划分成好几个时间点,到某个时间点就要做规定的事情,孩子们每天也很忙碌。自课程游戏化开展我们都明晰了方向,发现游戏的重要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第二个改变就是从成人立场变成孩子主角,尊重孩子们的需求,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老师们都会不自觉地蹲下身来听孩子们讲述他们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会俯身听孩子们讲述他们画画的内容;会和孩子们奔跑在草坪上,捡落叶、抓小鱼等等,原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只是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游戏才是适合孩子们的?对孩子们来说是有发展的?游戏除了我知道的是孩子们喜欢的、积极参与的、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还有哪些特征?在本书的第四页我找到了更全面的答案。游戏虽然有很多种定义,但是游戏的特征通常包括(1)是自愿的(2)积极投入的(3)包括象征性活动(4)没有外部规则,而是由游戏者自定规则(5)注重过程而非结果(6)是愉悦的。面对这样6个特征,我想之前有老师问我在户外活动时,有些孩子们在草丛中会把几片树叶当做红烧肉来做菜玩过家家,轮胎就是桌子,这是不是游戏?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游戏,因为它是孩子们自发的愉悦的自己制定的规则,这是一种象征性活动,假想也是象征性活动。

NO.3“认可儿童,表现在对儿童正在做的事表现出真诚的兴趣,记录并展示他们的作品,以及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师对儿童的鼓励,要能突出儿童所做的努力,提供非常具体的信息,促进儿童的自我评价(而不是等教师评价),还要能促进深入的互动。鼓励能增进儿童的自信心、恒心、以及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努力。与鼓励相比,表扬更注重结果以及成人对结果的评价。”当看到这一段话时,内心是非常有共鸣的,早前在微信上也会刷到一些关于表扬和鼓励这类的文章,原来鼓励和表扬是有着实质性的不同的。我们在平时可能更多的比较好做到的是表扬,因为不需要技术含量,只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最常用的是“很好!非常棒!”同样的鼓励就相对难一点,因为在对孩子做出鼓励时要求老师们对儿童做的努力,提供非常具体的信息,比如在评价孩子完成的拼图时可以说:“这是你第一次完成整个拼图,我想你肯定感到很自豪。”这样的评价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是很有帮助的。作为自己而言这样的一段话也很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会少用表扬更多的提醒自己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她建立自信和恒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