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教师成长营>>陈华芳>>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包如洁:2020年读书计划+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0-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华芳

新北区陈华芳成长营2020年下读书打卡计划

安家中心幼儿园  包如洁

月份

阅读书目

关注点

打卡时间

8月上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三章、第四章

两个章节的再次阅读,细节感受。

8月8日

8月下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一章

了解第一章内容,从第一章内容去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和对自己的帮助。

8月20日

9月上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五章、第六章

结合理论,再次重审班内环境,进行理论结合实际。

9月8日

9月下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六章

结合下学期区里阅读区重点活动,把第六章提前阅读,主要通过阅读,反思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已经做到的?哪些对后期有启发并愿意尝试的?

9月20日

10月上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七章、第八章

结合下学期区里阅读区重点活动,重点阅读书写区,并尝试把阅读书写区与其他区域相结合。

10月8日

10月下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二章

1通过阅读,明晰一个会说话的教室应具备哪些特征2阅读与实际结合,梳理一个会说话的教室应该传达什么信息

10月20日

11月上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九章、第十章

再次明晰科探区和益智区的区别,探索合适的区域材料。

11月8日

11月下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三章

1、了解活动选择机制。2、班级内区域活动计划的合理制定。

11月20日

12月上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重点阅读建构区,理论结合实际,提供更好的建构环境。了解表演区和戏剧游戏区的差异,尝试寻求更合适的区域内容。

12月8日

12月下

《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第四章

与其他理论书籍相结合,找出适合本班建构区的创设。

12月20日

 

备注:每月的上旬必须阅读成长营共读书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某章节,下旬可自选书目进行阅读。


《理解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有感

安家中心幼儿园   包如洁

学习《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我反复、从浅到深地阅读了第一章,从书中我感受到了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支持环境创设的很多积极的意见和范例。

一、在阅读之前我了解的

1、在阅读本章之前,我在心里问了自己,幼儿的游戏环境包括哪些?心里默默地给出了答案:外部的整体环境、投放的材料、幼儿和教师。这些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在阅读第一章后,我发现我少了一部分,忽略了家长在环境中的作用。这5块是一个循环的关系,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环境,幼儿在这样开放、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教师从旁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发现幼儿的需求,改变和丰富材料,促使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游戏发展。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从而协助教师工作,更好的为幼儿游戏服务。有了这一良好的循环,幼儿将在高水平的游戏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2、在区域环境的划分这一块,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环境:(1)足够的空间、标记(图书角、建构区等脚印);(2)地面游戏(垫子、织物);(3)便与幼儿行走(过道不能过于狭长)(4)按功能区分(安静、活跃)(5)安全考虑、合理使用(插座、水龙头)。同时,在硬件上,我们应该做到:统一的收纳盒(筐子),多功能的收纳盒,标记。软件上:与幼儿的商讨(幼儿参与),平时的调整,使用后的收拾整理。

3、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充足的材料(避免因材料缺失导致的争抢)(2)合理摆放材料(醒目、便于拿取、有标记)(3)开放性的材料(更多的游戏可能)(4)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与之契合的材料。同时,教师在观察到幼儿需要改变或丰富材料时,我们可以在以下几点做尝试:(1)时间:定期、周期性。(2)材料:多种可能的游戏材料。(3)游戏本身:不能过于简单、相对复杂有难度。(4)教师:亲身参与,随时介入。

二、在阅读之后我的收获

对于皮亚杰提出的同化和顺应理论我非常感兴趣,书上的定义: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它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它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我梳理了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理解1幼儿对教师所教授的一些技能技巧的吸收过程叫同化。在吸收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实际经验,转化为另一种高水平的游戏,为顺应。

理解2: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获得新知识的两种方式。同化就是把新知识融入旧知识;顺应就是使旧知识适应新知识。
理解3: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吸收了新的游戏经验,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同化,但是在学会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就是顺应。
举例来说:两个孩子玩乐高积木,A搭了一辆汽车,有车身、轮胎等具体形象,B看到后觉得很厉害,也搭了一辆相同的汽车,但是多添加了炮弹、机械臂在车上,变成了超级战车,可以说B就是获得新经验和摄入新信息时,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时在发生的。
理解4同化就是幼儿从外部摄取学习新经验,并且按照新经验中他人已有的行为模式进行游戏,单纯的模仿和重复,缺少自我思考和尝试。
顺应则是幼儿从外部摄取新经验后,结合自身的已有经验和能力,将新经验进行改造变换甚至创新,整合出适合自己游戏的经验,整个过程提现了幼儿的思考和创新。
理解5:同化就是把生活中的接触到的新的知识,纳入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体系中。顺应就是把接触到的新的知识重新加工一下,变成自己的来适应别的变化。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举个例子:当一名儿童停下来思考该如何让一个摇摆的建筑站稳或者如何让水车转得更快时,这是顺应(这一过程包含对自己思维的改造)。当儿童看到并知道了水车是可以转起来的这是同化(这一过程包含对新信息的吸收)。
用简单的词来理解
顺应比同化层次更高
同化模仿没有自己的思考粗浅的理解吸收、学习、认知过程
顺应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改变、创造、知识转变能力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