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0——8岁学习环境创设》有感
金波
《0——8岁学习环境创设》,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反复读,经常读,甚至于放在案头,经常查阅,这更适合做一本工具书。
这本书在两年前,园部就在结合课程游戏化课改的时候推荐老师们读过,当时,我们是按照一个区一个区的顺序领读,再精读的,当时看的感受是这样的,在班级创设布置区域的时候,一定要拽着这本书,它就像圣经一样,可以指导你怎样一步一步做下去,非常实用,今天又在我们这个学习团队中阅读这本书,有点温故知新的感觉,很亲切,也觉得收获肯定是更多的,这就是读下去的动力和需求所在。
再次阅读本书第一章节,很深入人心的有几点:
1.是环境的作用,因以前看过此书,然后用本书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也在班级环境创设的时候进行实践,感触很深的是环境对于孩子发展的价值。往往,我们需要孩子达成的一些目标,只要蕴含在环境中,目标达成的效果会比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说教来得强得多。
2.是游戏的特征和社会性特征,近几个学期,在观察孩子区域游戏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这些特征去对照、比对,进而让自己清晰地发现,当下孩子处于哪个水平?这个方法是越试越顺手,越用越有感触,在后续工作中,还会继续这样坚持下去。对于游戏的特征,我会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我们创设的游戏是不是合适?是不是突显了游戏本应具备的特征,这样思考下创设的游戏明显会质量高很多。
3.再有就是各个教育家对环境的专业引领,汇总起来更能感受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特别是瑞吉欧的理论,把环境的特点解释得非常清楚、详细,对我们一线的指导性很强,我们又有了一些评价环境的量表,这样在班级环境创设的时候就会越来越不盲目了。
4.还有就是环境对幼儿行为问题的矫正,往往,孩子的行为问题,我们常规思维总是会反思孩子自身的行为本身,很少会反思孩子所处的环境,这一观点开拓了我们的认知视野,以后在面对行为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反思环境中是否存在引发孩子产生这一行为的因素,这是一种警醒,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和运用。
5.最后,我想说的是,理论学习后,投入到实践中,往往比学习一段理论要困难得多,因为,我们固有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会主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会有很多下意识地行为出现,往往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带有很多主观性,不太科学,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有哪些方式、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不仅仅是环境创设方面,还有与孩子的互动、回应方面,我们与教材的对话方面,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引领和内省,忽地感觉,要学习的很多,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不多,任重而道远,还需加油努力啊!勉励自己,也警示同伴!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