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新优质 我们不期而遇
发布时间:2020-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丽美

新优质  我们不期而遇

西夏墅中心小学   方婷

     新优质创建,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是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拼搏的方向,回想起新优质创建过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新优质创建中的收获和反思。

     一、学:多元学习  思维转变

     “新优质学校”评估包括标准化、高品质、影响力三个维度,分别从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主动发展的程度、办学行为的规范、教师队伍的优化、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对新的优质学校进行高位引领。学校领导、中层认真学习了新优质学校的创建评估细则,针对每一条进行研讨交流:自我指标该如何撰写、材料该如何准备……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学习,才能呈现最终的精彩。同时结合着分管的教育论坛,我认真阅读了相关书籍,梳理问题,由点到面进行问题上的突破。思维方式决定工作方式,这一系列的学习,不仅带来的是行为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考力、学习力的提升。

     二、思:催生思考  价值放大

有了学习的前行,带给我更多的是新的思考。思考之一:新优质的创建带给我的价值是什么?带给我的团队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分析和梳理,结合自己的分管工作,我将新优质的价值定位在:一是数学组团队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要有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常规要有新的突破;二是通过不断的磨砺,教育论坛要精彩呈现,每位教师结合主题要能说会道,成为论坛的主角。有了这样的思考和价值定位,后期的每一次安排中,我们针对问题都逐项突破,将老师们全员卷入,让他们浸润其中,享受新优质创建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思考之二:面对更多的事情,我该怎样提供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番茄工作法,将每天的时间进行划分,将每项要做的事情进行罗列,并排序,哪些是急需做。通过这样的时间管理法,才让我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践:行动思考  规划前行

   假期中,围绕新优质创建的目标和价值,进行了学科组活动和教育论坛的整体策划与安排。在学科组教研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多种教研的策略:骨干引领式、年级联动式、跨校联合式、无生模拟式等等,从聚焦学生常规、到教学设计的定稿、再到课堂品质的提升,每个星期都进行逐项达成。正如俗话所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全校老师共计磨课336节,无论是新进的年轻老师,还是年长的老师,人人参与磨课。从9月份打造青藤课堂特质开始,全校上下浸润在浓浓的“研磨课”氛围中。整个磨课过程中,各备课组教师群策群力,大家聚在一起互听共享、齐思共进,在“辩、议、研”中让教学的思维更灵动、更敞亮,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实现了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最后有了15节课的精彩呈现。

同样,教育论坛也同样如此,前期对论坛不断的学习积累,对论坛的主题是在不断的研究中,逐层递进,最终确立。每一次的专家调研指导,也给我们提出了前行的方向。奥托·夏莫所写的《U型理论》这本书中介绍,U传递的第一个理念就是“暂悬”,人们往往会让自己局限于自己的固有思维或者某个视角,而正是这个局限让我们不能够去更加开放地学习与探究。我们在时间的过程中,就是打破固有的思维,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灵、开放的意志去挑战新的尝试或难题。负责并主持教育论坛,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一开始的我,也是胆怯、忐忑不安,但经过这次的历练,我的教育论坛有的新的认识、新的见解。

     四、悟:收获反思  寻求突破

新优质创建虽然结束,但留下的却又很多很多。我也在思考这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准备时间中,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我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事中成人。作为中层、学科组长,我们要了解教师的内需、清晰每位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在关键处给予帮助,抱团成长。

2、要有全局视域。全局观是作为管理人员非常重要的理念,要有整体策划的意识、要有综合融通的能力,更要有决断执行的行动力。

3、要突破思维定式,转换思维的视角。跳出已有的框架,站在高处、远处审视自己的行为,或者让旁人来对自己进行评价,让自己从思维的转变走向行为的转变。

    遇见新优质,遇见新的自己;新优质,我们不期而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