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林燕群>>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梁慧慧5月份学与思:教育是一个整体——读斯坦纳《童年的王国》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5-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林燕群

  教育是一个整体——读斯坦纳《童年的王国》读书笔记

  梁慧慧

  《童年的王国》是鲁道夫·斯坦纳对即将在英国开办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做了一系列的演讲。

  内容涉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等。斯坦纳强调,教育是一个整体,对儿童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对人真正的了解之上,而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一)

  鲁道夫·斯坦纳,社会改革家、艺术家、教育家,开创了名为“人类智慧学”(简称“人智学”)的精神科学,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

  1861年,鲁道夫·斯坦纳出生于奥地利邦(今位于克罗地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位铁路公务员,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奥地利邦境内搬家。斯坦纳在小学期间的少量课堂之余便开始独立自修,求取知识,尤其对几何学感到兴趣。他自称在十六岁那年已经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在维也纳科技大学攻读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同时到维也纳大学旁听哲学、文学和历史相关的课程。

  在读大学期间,斯坦纳潜心研究科学和歌德的科学著作,并深受歌德的认知理论影响,并因此受聘在魏玛刚成立的档案馆工作,负责编辑歌德与席勒的著作,并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十九世纪后期,神智学兴起。该学说认为,历史上所有宗教都是由久已失传的“神秘信条”演化出来的。并为此成立了神智学学会,专门研究心理、精神、超能力、通灵等。从1902年到1909年,斯坦纳任世界神智学会德国分会主席,并以神智学讲师身份受邀于欧洲四处旅行演讲。法国古老的神秘学权威爱德华·稀雷于1906年写道:“斯坦纳在描绘精神世界中的事件与事实时,非常肯定和有把握,他看到未知领域中的景象和物体,他让人们看到宇宙现象的现状。听他演讲时,你没法不相信他对精神世界的洞察力。”一直到他去世前的二十五年之间,他总共演讲过6000多次。

  他的演讲由他的学生记录并让他修改成书出版,这些著作占了斯坦纳现存作品大部分。

  自七岁开始,斯坦纳就常有心灵体验。渐渐长大之后,他才了解,他所经验的世界有一部份是超越一般人感觉之外的灵性世界。成为神智学者之后,斯坦纳仍然继续自己在灵性科学上的研究,斯坦纳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精神领域,1909年,他将自己有关灵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整合,构建起人智学的理论体系。人智学是“人类的智慧”一词的简称,是一门“灵性科学”,是关于人类生命本质及精髓的观念,也是对自然科学的补足。自然科学所谈关注的是物质、物理等问题,而人智学则透过探寻生命存在的起源及资源,以此来解开人类生存及命运的奥秘。

  人智学创立之后,很快就在全世界迅速传开并成立人智学协会,追随人智学的专业人士根据斯坦纳对教育、医学、农业、管理、美术、表演等领域的论述建立起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展现出很有特色的专业流派。斯坦纳有关人智学和教育学的巡回演讲,也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每次举办讲座前来听演讲的人都非常多,有时候还需要警力来维持秩序。

  有一次,斯坦纳到德国的华德福卷烟厂参观,并对卷烟厂的工人发表了人智学和基于人智学的教育演讲。卷烟厂老板听了他的演讲之后,邀请他为工人的孩子们创办一所学校。由此开始,一个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基于斯坦纳的人智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新式学校开始了其百年发展历程,直到今天依然在为世人提供鲜活的教育案例。

  (二)

  1924年的8月,鲁道夫·斯坦纳来到英国的托基,为即将开办的英国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他的若干次演讲的文字整合稿,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童年的王国》一书的内容。

  斯坦纳认为,好的教育应该关注儿童身体、灵魂、精神的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文化课的内容,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艺术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对社会有价值的、幸福的人。

  在《童年的王国》一书中,斯坦纳重点强调了如下几个教育观念:

  其一,生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体现在儿童的成长不是一个孤立的身体发育的过程,而是“身体、灵魂、精神”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也体现在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斯坦纳说,假如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症,其原因就是八九岁时对他记忆力的超负荷要求导致的后果。五十岁的成年人与八九岁的孩子本就是一体,是同一个人。人的生命是统一的,生命中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着,儿童时期的不当教育,对其一生都有影响,而且会在不同的年龄段逐渐表现出来。要想做好教育,仅仅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必须从人的这个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人。只有当你正确理解人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后,才能意识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显著差异。

  其二,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其身心发育的特点有很大的区别。斯坦纳认为,儿童在七岁左右换牙期到来之前,感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感官刺激着孩子,也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像一袋面粉一样,你在上面印了一个什么印子,它就会保留这个印痕,成为它生命的一部分。从换牙期开始到大约14岁这个阶段,儿童基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幻想以及想象能力得教育是一个整体——读斯坦纳《童年的王国》

  《童年的王国》是鲁道夫·斯坦纳对即将在英国开办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做了一系列的演讲。

  内容涉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等。斯坦纳强调,教育是一个整体,对儿童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对人真正的了解之上,而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一)

  鲁道夫·斯坦纳,社会改革家、艺术家、教育家,开创了名为“人类智慧学”(简称“人智学”)的精神科学,也是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

  1861年,鲁道夫·斯坦纳出生于奥地利邦(今位于克罗地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位铁路公务员,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奥地利邦境内搬家。斯坦纳在小学期间的少量课堂之余便开始独立自修,求取知识,尤其对几何学感到兴趣。他自称在十六岁那年已经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在维也纳科技大学攻读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同时到维也纳大学旁听哲学、文学和历史相关的课程。

  在读大学期间,斯坦纳潜心研究科学和歌德的科学著作,并深受歌德的认知理论影响,并因此受聘在魏玛刚成立的档案馆工作,负责编辑歌德与席勒的著作,并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十九世纪后期,神智学兴起。该学说认为,历史上所有宗教都是由久已失传的“神秘信条”演化出来的。并为此成立了神智学学会,专门研究心理、精神、超能力、通灵等。从1902年到1909年,斯坦纳任世界神智学会德国分会主席,并以神智学讲师身份受邀于欧洲四处旅行演讲。法国古老的神秘学权威爱德华·稀雷于1906年写道:“斯坦纳在描绘精神世界中的事件与事实时,非常肯定和有把握,他看到未知领域中的景象和物体,他让人们看到宇宙现象的现状。听他演讲时,你没法不相信他对精神世界的洞察力。”一直到他去世前的二十五年之间,他总共演讲过6000多次。

  他的演讲由他的学生记录并让他修改成书出版,这些著作占了斯坦纳现存作品大部分。

  自七岁开始,斯坦纳就常有心灵体验。渐渐长大之后,他才了解,他所经验的世界有一部份是超越一般人感觉之外的灵性世界。成为神智学者之后,斯坦纳仍然继续自己在灵性科学上的研究,斯坦纳认为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精神领域,1909年,他将自己有关灵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整合,构建起人智学的理论体系。人智学是“人类的智慧”一词的简称,是一门“灵性科学”,是关于人类生命本质及精髓的观念,也是对自然科学的补足。自然科学所谈关注的是物质、物理等问题,而人智学则透过探寻生命存在的起源及资源,以此来解开人类生存及命运的奥秘。

  人智学创立之后,很快就在全世界迅速传开并成立人智学协会,追随人智学的专业人士根据斯坦纳对教育、医学、农业、管理、美术、表演等领域的论述建立起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展现出很有特色的专业流派。斯坦纳有关人智学和教育学的巡回演讲,也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每次举办讲座前来听演讲的人都非常多,有时候还需要警力来维持秩序。

  有一次,斯坦纳到德国的华德福卷烟厂参观,并对卷烟厂的工人发表了人智学和基于人智学的教育演讲。卷烟厂老板听了他的演讲之后,邀请他为工人的孩子们创办一所学校。由此开始,一个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基于斯坦纳的人智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新式学校开始了其百年发展历程,直到今天依然在为世人提供鲜活的教育案例。

  (二)

  1924年的8月,鲁道夫·斯坦纳来到英国的托基,为即将开办的英国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他的若干次演讲的文字整合稿,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童年的王国》一书的内容。

  斯坦纳认为,好的教育应该关注儿童身体、灵魂、精神的全面协调、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文化课的内容,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艺术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对社会有价值的、幸福的人。

  在《童年的王国》一书中,斯坦纳重点强调了如下几个教育观念:

  其一,生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体现在儿童的成长不是一个孤立的身体发育的过程,而是“身体、灵魂、精神”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也体现在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斯坦纳说,假如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症,其原因就是八九岁时对他记忆力的超负荷要求导致的后果。五十岁的成年人与八九岁的孩子本就是一体,是同一个人。人的生命是统一的,生命中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着,儿童时期的不当教育,对其一生都有影响,而且会在不同的年龄段逐渐表现出来。要想做好教育,仅仅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必须从人的这个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人。只有当你正确理解人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后,才能意识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显著差异。

  其二,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其身心发育的特点有很大的区别。斯坦纳认为,儿童在七岁左右换牙期到来之前,感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通过感官刺激着孩子,也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像一袋面粉一样,你在上面印了一个什么印子,它就会保留这个印痕,成为它生命的一部分。从换牙期开始到大约14岁这个阶段,儿童基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幻想以及想象能力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