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校园的午后沐浴在温馨恬静的柔光中。为加强班主任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并在交流活动研讨中提升理论素养,明确实践路径,2020年11月5日下午,陈亚兰特级班主任成长营的成员们齐聚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和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参加成长营第十次活动。本次活动以班级岗位建设和学科建设相融合的积极探索、实践为主题,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班级生活进行有机整合,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游戏中生成资源 合作中收获快乐
新桥实验小学的黄桂华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主题为《团结合作欢乐多》的活动,这是一个精彩的游戏型班队体验活动。二年级在岗位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小队建设,多样的活动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本堂课,黄老师先带孩子们回顾“扬帆精灵小队”重阳节活动视频,激发其他小队积极组织、参与活动的意识。接着,通过“阳光小队”的《万圣节的大南瓜》绘本表演,让队员们真切感知团队合作的力量。最后,在“趣味游戏学合作”环节,通过小队PK赛,让队员们在游戏中学习合作,真正感受团结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欢乐,孩子们在分享、交流中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增强了小队意识,培养了集体感。
巧用学科资源 丰富小队活动
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的谢纪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以《美丽中国行 数我家乡美》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这是一堂汇报型班队展示课。整堂课,谢老师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队,以四种形式分别汇报了常州的景点、美食。首先,谢老师带着孩子们回忆并展示了前期活动过程,定下了本节课小队PK的评价标准。在接下来的汇报过程中,四种形式各有特色,“必胜小队”以三句半定格局,小鼓、快板齐上阵,小绘本赞家乡;“环龙小队”的“地铁之旅”经济实惠,带领大家沿路欣赏美景,学习常州的历史文化;“舌尖美味小队”则以情景剧的方式推菜单、讲菜名,学习常州的美食文化;“幸福小队”则以明信片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常州的景点和美食,一封封明信片汇成一张大明信片,寄给我校的牵手学校——湖北恩施第三小学,寄去的还有孩子们满满的爱心。四个小队各显神通,分工明确,创意十足,道具精致。四个小队展示后,谢老师组织学生根据之前讨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各小队在交流中,了解了其他小队的合作过程,获得了不同的合作方法,纷纷送出手出的点赞卡。
本节课谢老师利用课本内容“美丽中国行”单元,生成了本次小队活动主题,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旅行中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含义,感受了家乡的美。谢老师鼓励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学会享受活动的快乐,本次活动提升了小队的凝聚力、合作力和小队长的领导能力。
理论实践碰撞 聚焦项目研究
两堂精彩的班队课让孩子们在策划中促进了小队的协商议事能力,在体验探索中收获无限精彩,相信在这样的课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常州龙城小学的王紫瑾老师结合今天的两堂课,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开展以《班级岗位建设+学科建设》为主题的讲座,强调了班级岗位建设与多学科相整合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同时,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岗位对应着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应立足学生发展和学科能力培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促进学科素养提升,实现岗位建设+学科建设>2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黄桂华老师和谢纪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与重建,成长营老师们也纷纷表示,黄老师和谢老师的课上的“好”。经过小组讨论,潘虹老师和蔡涵钰老师作为代表发言。潘虹老师认为谢老师这节课第一“好”在方案和组织策划好;第二“好”在巧用家长资源,第三“好”在对学生常规培养,学生呈现出良好素养;同时也提出建议,谢老师的这堂课中,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做好自己的事情,还可以抓住孩子生成的合作资源,挖掘各小队在合作中的小故事,如何从矛盾到化解矛盾,从而明白在这样的活动中,有进步就是一种成长,那么课堂将会更灵动,本节课所产生的育人价值也会更大。蔡涵玉老师赞赏了黄老师的课非常实用,抓住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小队轮流组织班队活动内容的方式大大培养了小队合作能力,既凝聚人心,又提升能力。用绘本的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增强小队合作力,紧扣活动目标,还能从表演中让学生悟到合作的方法与技巧。也提出了建议:一是在绘本的使用上,教师的引导可以更细致、更形象,让学生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在游戏环节,如何做到更好的传递?需要培养孩子怎样听、怎样说的能力,还可以利用“计时器”等工具实现时间上的限制,加强活动的推进感。
成长营领衔人陈亚兰老师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进行了活动总结,要求大家具有两个“意识”。
一是目标意识:对于小队建设类的活动,应明确目标,主要以三方面为主,第一是学生个人发展素养方面的目标,第二是小队合作素养发展的目标,第三要明确活动所要完成的“成事”目标。
二是成果意识:陈老师强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强调老师们在制定目标时,应学习中共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近几年发出的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紧扣核心素养,找到与时代潮流的契合点,并进一步聚焦,以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改革、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不仅要“做实”“做成”,还要“做精”“做新”,及时梳理,形成经验型成果。
最后,陈老师对成员们提出期望与要求,在第一阶段,每个成员的班队活动应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课型研究和活动内容上重点聚焦,形成以年段为纵轴,以内容拓展为横轴的有向发展体系,为成长营项目研究,更为提升日常班主任工作质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图文:谢纪;审核:陈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