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而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为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同时利用常州市名班主任工程打造我区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让他们引领全区班主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育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促成成长营成员在研究性实践中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更新行为方式,不断走向创造性、合作性、日常性实践;发展思维方式,形成整体结构、长程动态、融通关系思维;积淀精神力量,有教育的理想、开拓的勇气和实践的自信,从而全面提升育人的质量与效益,不断形成班级建设个人风格。
三、培育内容
(一)队伍建设
1.营员优势分析
目前,本成长营有营员12名,其中20年以上班主任经历的有6人,15-20年之间班主任经历的有4人,13-14年班主任经历的有2人;常州市高级班主任3名,市骨干班主任2名,区特级班主任1名,区高级班主任1名,还有一些老师虽然没有取得称号,但常年坚守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经验丰富,只要有足够动力,努力争取就能出成果。
2.队伍建设愿景
三年内,所有成员都要取得名班主任称号,预期培养5名以上常州市特级,5名常州市高级,2名常州市骨干。5名以上营员成为新北区有积极影响力的班主任,所带班级成为区级层面提升班级建设质量的范例与活动开展的骨干力量
(二)主要方向:
1.现代教育思想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学习、分享和运用。
常州市名班主任工程旨在通过评选培养理念新、业务强、专业水平高的专家型、骨干型班主任,引领全市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所以,全体营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方面,学习相关的政治法规,提升自我的政治敏感;第二,要不断学习教育专业化理论,列出书单,持之以恒;第三,广泛涉猎心理学知识,如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健康等,以便快速寻找归因,对“症”下“药”。
2.参照名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基本条件、寻找重要途径,寻求特色、个性化发展。每位营员要盘点自己已有的条件,对照名班主任评选条件,逐条审视,既扬长,又补短。根据大家缺失的条件,分类梳理,创设相应平台,对标的同时,追求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争取百花齐放,各有亮点。
3.文化建设与班集体建设的探索
根据“立德树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做出的重要指示,以“文”化人,以活动育人。可以从课程的角度来思考班级活动,活动要有整体性、结构性,在一定阶段,围绕班集体培养目标,用一条线串起来。如建设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班本课程, 如油菜的成长与收割,水稻的种植与收获等。
4.成长营集体项目的打造
成长营拟开展“基于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整合的实践研究”,旨在针对班主任工作繁琐,很多老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现实情况,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下,立足学校教育,思考如何将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和论证,为全市班主任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方法与路径。
四、培育方法与策略
(一)以问题为导向
每个营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常州市特级班主任评选条件,科学分析后制定三年发展计划(根据已有材料,确定自己哪一年参加评选,具体到每一年的任务落实),第一次活动重点梳理实践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核心问题和紧迫问题 。明确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区别,营造氛围和环境,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班级建设的全过程。
(二)以学习为主线
领衔人和营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爱学习、善反思、乐写作。
1.自主学。全体营员都要提升自己的生命自觉。自觉、主动地学习,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核心期刊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并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反思与改变。
2.研讨学。成长营成立以后,各位营员每月开展一次活动研讨或沙龙并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类研讨活动,在活动中,要积极发言,与专家进行对话,使自己的思维水平更高。
3.相互学。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论文,总结经验,通过网站以及公众号、每月的学习会议等宣传平台相互学习,同学共进。
4.跟岗学。与学校协商,通过跟岗学习一周的方式,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学习班级建设、学生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方法。
(三)以课题(项目)为引领
通过开展“基于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整合的实践研究”,准确地把握当前班主任的发展状态和学生发展状态,构建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的班级日常生活实践形态。从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有效融通的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研究、 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有效融通的理性分析以及学生发展与学科建设有效融通实践研究这三方面进行探究。每位营员根据共同研究的项目或课题,确定自己的小课题,既能为总项目服务,又能独立作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四)以实践为落脚
每个营员利用实践进行研究,将课题研究与班本课程的建设进行结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设计系列活动,并以此为特色进行策划、实践、反思、推广到学校进一步论证,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五)以技术为推动
营员间要经常相互学习与沟通,总结和积累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借助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效能,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班主任基本功,提升专业软实力。
(六)以展示为平台
每个学期根据项目研究的进度每月进行成长营活动,由各校轮流承担,联合学校的力量,帮助营员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推动形成教育特色。成长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区级以上的活动展示,可与新教师培训会等活动整合,将提炼出的特色教育思想和教育 经验在活动中推介。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分工
成立以领衔人为核心的工作小组,根据特长,明确分工
领衔人:即成长营营长,设计成长营方案,组织开展合作研究,做好成长营成员项目研究指导、评价和成果辐射工作。
其他人员:分设副营长,学习部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后勤部长、技术部长。主要职责为参与合作研究,负责专题研究项目的设计、实施、交流和总结,每月活动的承担,专题网页栏目、公众号的编辑和维护工作等。
具体分工在第一次成长营成立仪式上根据各自特长进一步具体化。
(二)规章制度
每月月初(周四下午)集中研讨一次,营员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事需提前书面请假。研讨活动按主题或自己的课题提前准备,现场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见解。活动结束做好相关总结反思。
轮流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营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量。定期集中和在网上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内容和读书心得。
每位营员必须做到三勤:围绕自己承担的的课题勤读勤做勤写,每月读一本教育类专著,开展一个系列活动,写一篇读书心得、教育故事或论文。根据名班主任评选申报材料的要求,完成成长册。
(三)营员评价
对照成长营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和名班主任评选条件,定期组织个人自评和营员间的互评,以积极的评价促进成长营及其成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每学年初进行考核与评价,根据营员所在学校、领衔人以及导师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营员退出成长营,另行筛选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入营。
(四)阵地建设
领衔人所在学校为成长营营地总部,各营员所在学校为分部。依托团队力量创建本成长营公众号和微信群 ,建立成长营网站,定期上传成长营活动过程性资料,宣传和展示研究成果。公众号推出“每月一星”栏目,借营员的研究成果,扩大营员的知名度,树立典型 ,为全区班主任赋能,同时也为成长营成员以及成长营与其他教师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五)经费使用
成长营所有经费用于营员各类活动,一律不得挪作他用。因外出参加活动而形成的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
六、预期成果
1.1-2人(或以成长营团队)出版专著;为区培养市特级班主任5名左右。
2.为 5 位以上营员提炼教育思想,召开教育思想研讨会。
3.为营员搭建分享、介绍、展示的平台,每学期一次校级活动课,每学年一次校际的、区域内的德育活动,展示营员的研究成果。
4.每个营员成功申报一个以上课题或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除成长营主课题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