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六个学会”》中谈到的: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的这“六个学会”,既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当今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主导”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就是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率先垂范,润物细无声;强调的是教育工作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强调的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悟性,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等待
教师的教育要达到“让学生成为自知、自觉、自悟的人”,首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来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燥,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作为教师,应当用自己的宽容心来开导学生,既因势利导,又耐心细致,对学生少一点苛刻、失望和冷漠,更多的是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学会了等待的老师,就不会再以焦急的心态对待暂时发展缓慢的学生,不会在暂时的不满意面前灰心丧气。学会了等待的老师,才会尊重学生,抱定“学生第一”,即总是把学生放在首位。学会了等待的教师,才会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悟、去分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超越教师,教师心甘情愿为人梯,谦和虚心做垫脚石。学生在教师的等待中,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调整自己的方向,最后走向成功。
二、要善于分享
教师就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要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师者要善听,要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要听得进去,并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因为与学生分享,教师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才会与学生一道在人类的文明世界里尽情畅游。教师在与学生无声无息的分享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要善于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教师要善于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学会了宽容的教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教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自然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四、要善于合作
任何课堂的成功都有赖于师生的对话、互动、合作,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教师要善于合作,有了合作的意识,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教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要善于选择
在教师的教育艺术中,教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激励这一方式的选择。教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张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激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所以说,教师要学会选择,只有教师具有不俗的选择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要善于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各种教育教学现象,使教师自已成为有魅力,有感召力,成为引领学生前进方向的人。对教师而言,要有一种观念,即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而言,也针对教师本身。因为善于创新的老师,才会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善于创新的老师,才会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达到提高学生的悟性,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的目的。学会了创新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总之,真正掌握和领悟了肖川教授谈到的“六个学会”,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