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林燕群>>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黄鹊7月份学与思:发人深醒的“微笑”
发布时间:2020-07-16   点击:332   来源:原创   作者:林燕群

  引子:甜蜜的微笑往往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从教十年,每当看到孩子的微笑更是心动,因为孩子的微笑如此纯洁、真挚,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更是他们在学校开心学习生活的外显。的确,还有什么比孩子享受到愉快更重要的呢?可孩子那次“微笑”引发的沉甸甸的思考至今仍让我记忆忧新!

  案例:

  1幕:微波初起 ——淡淡惆怅渐消退

  “老师,今天的作业只有小廖没有完成!”星期五早晨,语文课代表交作业时给我捎来了这个信息。“怎么又没完成?这孩子反复教育仍是无动于衷。”我不由产生一丝惆怅。第一节下课铃响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去教室找小廖,站在教室门口我吃惊地看到:小廖正和其他几位男同学你追我赶,玩得正带劲,那洪亮的叫声简直响彻整个教室!“小廖,昨天的作业怎么没完成?”我焦急地询问。“嗯——我忘记了!”他微笑着看了我一眼,支支吾吾地说。“那现在还不去补呀!”“哦,知道了。”他迅速回到座位补作业去了,也许是孩子的率真瞬间感染了我,我隐隐感到:原先那丝丝惆怅不知不觉间消退了许多。

  2幕: 波澜再起——满腔怒火一触即发

  可好景不长,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各自尽情地练读课文,巡视间,我突然发现前排的小廖正在嬉皮笑脸地悄悄和同学讲话,或者自己在桌子下面游荡,我瞪了他一眼,他立刻坐回位置,继续读书。朗读交流之际,同学们个个欲欲欲试,投入朗读。轮到小廖了,只见他慢吞吞地站起来,结结巴巴,错误百出,惹得课堂一阵哄笑,可他毫无羞愧之意,竟然肆无忌弹地也跟着大笑起来。刹那间,我的血液似乎凝固了,压抑了许久的怒火一下子涌了出来:“读成这样,你怎么笑得出来?”也许被我的怒气怔住了,他略微收敛了笑容低下了头。可是当他重新抬头时,我分明又看到了他那依旧带着“微笑”的脸庞,曾经带给我无限愉悦的孩子的微笑,却在此时让我觉得十分可恶。“厚颜无耻”——我情不自禁地这样评价了,并愤愤地让他坐了下去。

  3幕:战火再起——怒火刚过涟漪又起

  小廖是本学期刚转入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家庭复杂,以前的他在老家学习,也算是留守儿童,他从一个学校5人的小环境融入到一个班43人的大环境下,在情感上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刚来我们班行为习惯出现了严重偏颇和极度不适应,从刚转入我们班跳窗事件,到每次打人事件,术科课堂上破坏纪律不认真上课,再到带不安全东西来校等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于监护人失去了监护能力,说直白一些就是监护人已经管不住孩子了。这也许是由于监护人平时对孩子关注度不够。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任性、爱耍性子、爱发脾气、不信任别人等行为。这样一来,孩子所犯下的错误也就不能及时得以纠正,因为监护人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能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危害,还有一部分监护人看见苦口婆心地说不管用,于是就采用武断的方法,进行打骂教育,这也许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打骂还是不能从本质使孩子改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打骂绝不是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作为他的班主任,当他状况百出的时候,我平心静气地来处理每一件事,我先是让他讲出事情的经过,给他时间反思,在这样平静的环境中他自愿交出一些危险东西:打火机、泡腾片、小人书……

  4幕:真情流淌——一份感人的心灵独白

  星期一,我像往常一样翻阅着孩子们的日记,就是这传递讯息、进行情感沟通的日记,让我真正触摸了小洋的内心:

  11月22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今天,我的心情格外难受,似乎我的所有缺点都在这学期一触即发,我恨我自己,为什么如此“厚颜无耻”?

  老师,您已经教了我一学期的语文了,平时你是那样的和蔼。可这次,虽然你近在咫尺,我却觉得你与我是那么“遥不可及”!

  其实,每当看到其他同学出现问题时,在你的耐心讲解下能轻松解决,我心里无比羡慕。我想这一切今后我是没份了!老师,我还是想和你好好相处!

  老师,我爱笑,甚至面对“父母的打骂也是如此”。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我不可思议,妈妈带我上医院看了几回也无济于事!老师,我真的不愿“厚颜无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老师,你愿意相信吗?我一定能学好语文的,看我的行动吧!

  看着这份情真意切的日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灵为之震撼,我由衷感慨:面对心灵脆弱的孩子,为师者若稍不慎就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的心也是火热的,只要给予滋养,我们定会收获一份更加宝贵的纯真。你瞧,哪怕是在不经意间犯错时,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可爱!

  反思:小廖的“微笑”事件虽然过去,但萦绕心间的那份愧意犹存,就是这失去理智的鲁莽、冲动的瞬间举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引起了我的警觉,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受到了做一名好教师的艰辛,这件事令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育需要了解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应该从了解每一个孩子开始,只有当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潜质有所不一……或许我们才会拥有爱心和耐心,拥有鼓励和宽容,拥有民主和平等。这样,那些个性特别的学生,那些犯了过失的孩子,才会在我们的人文关怀下,得到帮助和成长。

  二、教育需要教师积极的心态。

  教师的职业是以关怀他人生命为使命的职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自身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领悟到教育生命关怀的真谛。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具有保持稳定的情绪,随时随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即使当产生负面情绪时,也要学会自我理性控制和自我监控,杜绝焦虑或冲动等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让孩子受到心灵施暴。

  三、教育更需智慧。

  教育活动是一种运用教师智慧来培养学生智慧的活动,教师只有通过智慧育人,才能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孩子一些不经意的过错行为,为师者不能费时费力地去埋怨、指责,而要有策略地进行“引”,“引”起孩子对教师行为的认同,“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开孩子的“结”。教育需要教师根据孩子实际面临情况及时作出决策选择的智慧;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智慧……教育呼唤智慧,为师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学习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不断丰满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要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家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次小廖在校的行为表现,我都会第一时间如实反馈给家长,或者让家长来校沟通,还会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我还会向小廖的家长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改变和成长,的确,这个孩子从刚开学到现在,改变很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