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论文发表:变矛盾为活动资源,助推学生智慧成长
发布时间:2021-0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变矛盾为活动资源,助推学生智慧成长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陈亚兰

     

      无论是刚刚上任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有个体之间的矛盾,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也有群体之间的矛盾。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很多矛盾不可避免。小学生的矛盾,有的是因为利益冲突,有的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意见分歧,也有的是因为斤斤计较,或是因为道听途说点燃的冲动,也有可能是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合群。一般来说,我们会看到矛盾给班级生活带来不便,给老师带来麻烦,但从矛盾的归因来看,矛盾也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不妨将他们合理运用,转变为班队主题活动资源,转化为动力,助推学生学会正确交往,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高尚的品格修养。

低年段:交往萌芽期——构建交往场域,尝试真诚沟通

   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不会关心别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缺少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当发生一些肢体的触碰后容易“不依不饶”,非得“碰”回去才心安,当同学说出不该说的话冒犯自己时,也非得“骂”回去才舒服。所以这一阶段“告状”事件层出不穷。如何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这一交往需要呢?

(一)利用绘本,传递交往规则,鼓励真诚沟通

在班队课上,我借助绘本《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给学生绘声绘色讲述书中人物之间发生的不同“问题”(这些问题跟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相似得仿佛就像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一样),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明白,什么是需要告诉老师的大事,什么是自己通过与同学交谈、倾听、和互相帮助就能够解决的小事。故事中有很多交往的规则:“如果你想借东西,先问问别人。这是对待朋友的正确做法,这样才能友谊长存。”“我们不插手自己不该管的事,”“你是对的,我们不能给别人起绰号。”听完故事,再让学生说说同学之间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该如何解决,规则意识便容易形成,处理方法也非常清晰。看,一本绘本,就解决很多孩子的小矛盾,小纠纷。这样的绘本,还有很多,如《七色花》《绿巨人》等很多绘本都能给低段孩子的交往以具体形象的指导,避免了老师说教式的枯燥乏味。

(二)建立岗位,运用交往规则,帮助迁移运用

一个课间,两个小男孩跑来告诉我,出大事了!洗手间里很多小朋友再拥挤,有些还打起来了拉着我往洗手间跑。果然,男洗手间里,成群的孩子摩肩接踵,有几个推推搡搡起了争执,我立刻上前制止,那两个男孩也卖力地协助。事后,他们一本正经地提出,他们愿意带上值日牌,维持洗手间门口的秩序。经他们一点拨,获取了学生想表现自我的需要。我立刻召开了班会,让学生出点子,可以设立哪些小岗位,避免同学矛盾?经过商讨,设立小小监督员负责监督、劝导大家友好相处,设立小小调解员负责解决同学间出现的小问题,还有安慰小天使专门安慰那些在矛盾中伤心难过的同学。尊重,理解,包容,帮助,同情……在这里萌发。

(三)积极评价,引导共学互学,促进互相欣赏

     低年级处理最多的是同桌问题,今天这一桌有麻烦了,明天那一桌起冲突了,甚至还有家长也搅和进来,今天告个状,明天想换同桌。班主任怎么办?我们可以组织“我有一个好同桌”活动,开展游戏、竞赛、表演等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同桌是好学伴,好同桌,更是好玩伴。与同桌要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二年级组成小队之后,因为不会合作,队员之间也会出现许多矛盾。利用《走进春天》《月儿圆圆话中秋》等主题活动,指导小队合作,利用汇报过程,挖掘小队中的合作资源和矛盾焦点,教师分类指导,将其他小队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批量“解决”,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中年段:交往发展期——互学交往技巧,学会智慧化解

    中年段的学生特别爱表现自己,自我建构的动机增强,带有学生的个性特征。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也不会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学生之间的小交往容易出现小的摩擦。他们的集体意识增强,逐渐渴望得到同伴认可,但由于缺乏工作的策略雨方法,反而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如何指导学生避免冲突?发生冲突后如何处理?

(一)巧合作,玩伴团里共欢愉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交往中重要的内容。中年级的孩子处于向高段过度的时期,他们会不愿被师长控制,渴望独立自主,渴望了解社会,所以不会拒绝形式多样的玩。我协同家长组织学生开展假日玩伴团活动。玩伴团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方案的策划、成员的招募,过程的组织,活动后的评价。家长的作用是提供资源,也为安全保障和教育者的身份参与。这些在假日开展的玩伴团活动,有美食制作类、运动竞赛类、亲子观影类、科技制作类、公益服务类、研学旅行类……因为是自主报名,由学生组织与管理,有共同的兴趣与目标,有家长的陪伴与督促,合作过程中时时处处有交往技巧的互相学习,遇到矛盾或冲突,也能在共同讨论,想办法解决。最后将活动成果通过班会来呈现。这样,也有利于形成比较广泛的兴趣。

(二)巧沟通,我来帮你解烦恼

     这个年龄段,男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老师和矛盾双方面对面讲清事实,对照班级公约和小学生守则,很容易明确责任,辨别是非。为了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我坚持让学生写班级短评。每天用几句话写写班级内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同学矛盾,可以是班级好事,并给予点评。我会每天批阅,发现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再借助班会课召开简短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发布自己观察的“新闻”,进行思想和认识的碰撞,在互动、辩论中形成共识。但是女孩子之间的矛盾,相对隐蔽,诸如“冷战”“挑拨”“离间”或是语言暴力,我在班里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给同学或是老师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在收到一个女孩的交往求助信之后,我分别找相关学生谈话,并组织她们召开了一个特殊的沟通会,消除了误解,也给了她们大胆沟通的勇气,习得了方法。

(三)巧分析,智慧应对是大善

     一个班里,总有几个特别调皮,或是特别会惹事的学生。有时每天都有他们与同学发生摩擦的“丰功伟绩”。老师们经常会教育他们要换位思考。但怎样换位思考呢?一是对于这样的个别学生,可以抓住时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是对于全班学生,需要指导智慧应对可能发生的矛盾,提高预见性。对于这样令人头疼的学生,我会借助班会例举他与同学发生的一系列矛盾,让学生寻找他的行动动机,学生会发现,这样的同学,有时是想求关注,有时是恶作剧,有时是不合时宜地开玩笑,针对这些情况,大家讨论如何理性应对。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班级包容、理解、善良、智慧的班级文化。

                     高年段,交往理性期——善用民主法治,共议解决方案

     到了高年级,告状人数明显减少,当同学发生冲突时,可以自己解决或由旁观者主持公道。他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这一阶段,可以班会课上利用矛盾资源,提升学生民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一)定公约,聚焦问题,形成共识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尤其是对“与人交往”方面,要有具体而明确的内容,经过大家认可,并形成共识。

(二)晰真相,引经据典,唇枪舌剑

     在一次年级拔河比赛中,两个班级发生群体争执。原因是有一个班级认为对方班级因非参赛学生在后面偷偷帮忙拉绳子而胜之不武,对方班级不仅否认,也以同样理由表示对这个班级的不满。两个班级的学生从赛场一直争吵到班级走廊,群情激愤。经过两个班主任、裁判及学生代表的沟通,明确了事实真相,第二天及时开展了由两个班全体学生参加的联合班会。在班会课上,先是让双方陈述对方的错误,大家唇枪舌剑,为了班级面子都非常卖力。接着,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不仅呈现了比赛的事实经过,还呈现了比赛后双方的表现。再次让双方寻找矛盾的归因,陈述己方的不当之处,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让学生“倒胶卷”,如果让时间倒退,比赛前应该如何准备?比赛时,应该如何既遵守比赛规则又帮助本班夺冠?比赛后,可以如何理性处理问题?在这样的班会中,学生的情绪得到调整,对对方的行为能给予理解,也更能融洽班际友谊。

    总之,学生之间的矛盾,因年段不同而名目繁多,但归因都能找到学生相应的成长需要。所以教师一定要先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教育者的专业性,积极地把矛盾转化为学生成长动力当矛盾、冲突导致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要秉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再从育人视角,必要时借助法律,妥善处理矛盾,为更多学生的成长蓄力。

    

 

 

                 (此文发表于《班主任之友》11月第22期总565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