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区级讲座:家校沟通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1-0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家校沟通的艺术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陈亚兰

一、我对主题的理解

艺术,在这里是指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沟通,沟者,构筑管道也;通者,顺畅也。一般我们理解的沟通目的是让对方达成行动或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下,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看,沟通不仅是针对某一时段学生的表现让某一教育主体按照你的意愿行动,更是教育主体间一种全程的互动、交流与影响。

家校沟通,一般理解为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事实上,还包括家庭的育儿环境、观念与学校的育人文化、教育理念的融通与合作。

基于对主题的理解,基于我们学校的家校背景之下,我简单谈一谈我的认知以及我和同事、同行们的实践。

二、我对传统家校沟通问题的罗列

1. 家校关系存在问题:

(1)教育观念有分歧,缺乏共育的意识。

(2)缺乏全面沟通,多为出于问题解决或完成工作。

(3)在参与方式上,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内容途径较为单一,仅限于表象上的反映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4)传统的家校关系,地位上不平等,家长多为配合学校。

2. 班主任、任课教师存在的误区

(1)个别沟通时,负面信息占了绝大多数。

(2)反映问题时,只陈述现象,不分析原因,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没有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缺乏实际适用性。

(3)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未达成共识,造成家长的不知所措,缺乏要求的一致性。

三、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家校沟通的起承转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达成家校社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理想境界,我们不断在努力。

1. ——达成共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温暖人心:新接班级,开学前的家访了解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开学前的教室志愿打扫,表扬和鼓励、一批学生以及家长。

(2)振奋人心:第一次家长会,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尤其是要让家长对班主任的历年带班特色以及对本届学生远景目标、年度目标、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一目了然,家长见识了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性,才会信任并认同。尤其是带一年级的班主任,肩负着引领家长进入“家校合作联盟”的责任。信其师,才会亲其道。

(3)凝聚人心:一是通过毛遂自荐、互相推荐的方式选出班级家委会,并尽快召开家委会会议,明确分工及相关工作,形成正能量核心区。二是通过每周一信,让家长安心。校长寄语、年级组各学科教师的小结与建议,班主任的表扬与期待、家长回音壁等内容让沟通渗透在每一个日常。

2. ——邀约共育:角色互换,合作联盟

世界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家庭、社会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应该共同承担。让家长亲自参与教育过程,创设了更多家校沟通的平台。

(1)角色体验:入学课程中的家长导师,体验老师的不易,更能理解老师。

(2)志愿者参与:校级活动中的家长志愿者,体验校园的活泼与灵动,发现不同孩子的个性与特点;食堂开放日体验志愿者,每天的护校行动

(3)活动发起:家长是我校幸福作业的重要主体。是班级玩伴团活动中的发起者、后勤保障兼指导老师,发现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也改变着家长的教育观和行动力。如“天堂寨苦旅”“环球港绿色新年宣传”“

(4)日常教育:家校联系簿,进行及时评价。

3. ——平等共商:和善坚定,换位思考

(1)面:创意设计家长会。除了传统的家长排排坐、老师讲家长听的家长会,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家长会,比如有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诸如班级明星会、诗词大会、亲子阅读交流会、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春活动、亲子拓展活动等,还有十岁成长礼系列活动、感恩父母的小行动(元旦贺信、母亲节的温暖、父亲节献礼……)

(1)点:主题式约谈、家庭育儿方法pk会、个性化问题“面对面”。

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经验,家长至少有以下多种类型:有教养型、粗暴型、精神虐待型、期末算总账型、抽风型、超负荷型、保姆型、干扰型、金钱刺激型、放任型、分数第一型、父母分离型、巨婴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殊的家长需要我们情感上的理解和行动上的帮助。比如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在与家长沟通多次仍旧无果之后,我赠送了一个小闹钟,并每天定时打电话提醒。一段时间后,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了,慢慢迟到次数越来越少。对于个性化问题,要理解差异、求同存异,人格平等、彼此尊重。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要善于倾听、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要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意见三要注意选择约谈内容,切记泛泛而谈。

4. ——互学共学:终身学习,赋能成长

学习型社会倡导“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科学”。今年两会更是提出家长必须“持证上岗”。

(1)父母讲堂:针对父亲的教育缺位,邀请学生的父亲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生活的体验与工作的乐趣;引导学生发现母亲的“心灵手巧”。通过讲堂,既教育孩子,也成长父母。

2)亲师共读活动:针对班级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发起与家长的共读活动,定期在群里交流阅读心得与收获。

 

                        本次讲座为2020年7月1日 新北区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节暨学校期末结束工作会议上发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