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林燕群>>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区级研究教学设计/你好,常州小巷!(钱琪瑶)
发布时间:2020-06-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林燕群

【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往往是从爱家乡,爱家乡的父老乡亲爱家乡的一砖一瓦开始的。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风貌,小巷是体现一个城市神髓的基点。常州的文化与历史就藏在窄窄弯弯、交错纵横的小巷中或古朴淡雅,或明媚亮丽,小巷深深地印在常州儿女的血脉中。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古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更多的小巷旧貌换新颜牵引着我们走向新时代。作为中队辅导员,我立足地域资源,顺应时代发展,让少先队员们通过小巷触摸家乡文化,五(9)海豚中队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在深刻认识小巷的基础上,读懂常州的过去和未来,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活动过程】

在寻访活动开始之前,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队员们,由队员们提出本次红领巾寻访最感兴趣的问题分为小队。大家将众多问题归类,提炼。根据研究主题,队员们组建了各小队。

 

活动一:品味江南,“巷”我看

1.蜜蜂发布会

勤劳的蜜蜂小队通过查阅资料,翻阅小巷档案,了解到常州有面临城区运河段的青果巷,有旧称“花市街”的篦箕巷;有东起小河沿,西至临川里,长170米,宽只有2米的官保巷,有“常州城东第一巷”之称的余巷……这些小巷历史悠久,韵味十足。这如百花绚烂的条条小巷引起了队员们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常州地图,标记出这些小巷的位置,合力手绘出“常州小巷地图”。

 

2.游隼记者团

仅仅是资料,队员们并不满足,为了近距离触摸历史,了解常州的小巷,游隼记者团根据“常州小巷地图”,按感兴趣的小巷组成青果小分队、篦箕小分队、周线小分队等,以小队为单位,分头前往这些小巷,实地探寻一番。

各具特色的小巷令队员们流连忘返,极大地激起队员们的研究热情。队员们在实地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巷的魅力,也更真切地触摸到常州这座城市的脉搏。寻访归来,队员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小巷现状。

3.仓鼠集邮册

走访归来,队员们深深感受到小巷是常州民俗的活化石,翻看常州民俗学家季保全的《古城常州》一书,队员们产生了用画笔记录小巷的想法,大家把各条小巷中的特色景物以邮票的方式绘制出来,共同绘成一本常州小巷集邮册。

小小的邮票定格下小巷的精彩,方寸之间展现了社会变迁,翻看仓鼠集邮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家乡的小巷。

 

活动二:寻找精彩,“巷”深挖

常州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的小巷仅剩地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小巷依旧是市民安居的乐园,充满人间烟火气;也有的小巷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逐步改造成不同功能的街区……其中,青果巷无疑是常州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巷。队员们走进青果巷,去探索它的奥秘。

1.巷之“青果风光”

1)光阴拾遗,讲古今

在家委会的热心帮助下,队员们联系到“老常州”恽爷爷,请他讲述与青果巷的不解情缘。正所谓“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恽爷爷回忆了过去在青果巷的生活,通过他的讲述,队员们了解到青果巷是常州著名的古街巷之一,位于中心城区,紧邻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最古老段——南市河,旧为“西自通惠坊循运河北涯东出通吳門驿道”,东起新坊桥,西至天禧桥。201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历史文化街区,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改造,又有了新气象。

2)方言笑谈,说文化

讲座后,队员们跟随恽爷爷穿梭在古巷中,了解青果巷名字的由来,原来“青果巷”是“千果巷”的常州方言的误传。在他的夹杂着乡音的语言中,古色古香的人文建筑仿佛倏然而立,静静地听着那些往事。其实常州还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地名,用方言一读就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来。队员们在“老常州”的带领下,对家乡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了不少方言版民谣呢!

3)穿梭古巷,寻最美

漫步青果巷,队员们用镜头定格最美的风景。走进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就像触摸到了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队员们用脚步绘制“河襟南北,街贯西东”的街巷形制,感受“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寻找心中最美的一方天地。

 

 

2. 巷之“名人故居”

青果巷是常州文脉之地,文风兴起唐代,书香盈巷,墨迹飘河,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1)蟾宫小队的队员对青果巷中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文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图,形成“青果巷建筑研究报告”。

2)八桂堂小队分为“文人组”、“艺术家组”、“政要组”、“军事组”等小组,研究青果巷的才俊。

3)折桂小队制作“常州名士名片”,布置名人长廊,邀请全校师生共赏青果名士之风采,激励队员们积极进取,为常州的未来做贡献。

 

3. 巷之“新貌诗赞”

“龙城自古多繁华,青果才俊遍天下。千年流淌运河畔,春风荡漾景胜昔。共游小巷抒壮志,更待吾辈铸辉煌。”有感于青果巷才俊辈出,队员自主创作常州吟诵,举行“青果诗会”赞颂青果巷。

 

 

活动三:继往开来,“巷”前进

1.小巷守护我思辨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队员们发现现在的青果巷已然成为了龙城的新名片。于是队员们将过去与现在的青果巷进行对比,记录在表格中,寻找今昔之不同。

通过表格,队员们发现现在的青果巷不仅有现代化的书店、咖啡馆,更保留了曾经的老街区的特点,置身灰墙黛瓦的古老大院,仿佛有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生活的感觉。

2)岁月悠悠,小巷旧貌换新颜,历史的场景与现代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漫步于小巷,常使人流连忘返。队员们在寻访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保护小巷的重要性。保护是维持原貌,还是与时俱进,为此队员们展开了特殊的辩论会。

3)辩论赛邀请常州博物馆馆长远程指导,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为队员开拓保护古巷的思路,队员们受益匪浅。

 

2.小巷守护我宣传

1)受馆长的启发,典藏小队为小巷制作“岁月名片”,收录进“小巷博物馆”,竞选小小讲解员,在cctalk等平台介绍小巷博物馆。

2)参观“小巷博物馆”后,队员们感慨万千,发起了古巷保护措施征集活动,集思广益,收集来的好主意经挑选后集结成宣传手册《青果巷里的果果》,用来宣传小巷的保护。

3.小巷守护我创造

1)创新小队走进城市规划馆,针对现有问题,手工制作“我的小巷”模型,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小巷模板。造型各异、功能齐全的新型小巷,展现了队员们丰富的创造力。

2)“我的小巷”设计展示会上,大家对于新时代的小巷应该承担什么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论哪一种,都承载着队员们对家乡更好发展的期望。虽然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是队员们的热情并没有因此熄灭,他们计划假期要看看其他城市的小巷,如成都的锦里、上海的田子坊、北京的南锣鼓巷,这些小巷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新的生命力,是队员们将要进一步探究的……

 

 

【活动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队员们体验着、收获着、思考着:

1. 包罗万“巷”,寻古迹

恰逢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放一周年,“巷子”这一古色古香的名词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小巷作为城市的名片,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仿佛是城市的文化动脉,条条小巷构成富有活力的城市生命体。本次寻访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我带领队员们调查了解常州历史名巷,感受常州的风光之美与文化底蕴之深;

2. 一脉“巷”承,访青果

回灵感之初——记录半部常州史的青果巷,我充分发挥队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队员们合作寻访、切身实践、自由创作、绘画吟咏,借助多媒体平台深入了解青果巷这条特色小巷的历史与魅力,聚焦家乡变化,体会小巷文化,激发队员对家乡的热爱;

3. “巷”更新,创未来

一条条小巷,一条条绵延不绝的文明长河,联通了常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次活动中,队员们知道了小巷的变迁,了解了生之养之的家乡,对家乡的热爱愈发真切,心中已然播下珍视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辩论会、创建“我的小巷”、博物馆展示等,队员们心中逐渐形成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这为未来能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