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陈亚兰>>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区级讲座:主题活动与学科建设整合之探索
发布时间:2021-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亚兰

主题活动与学科建设整合之探索

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谢纪

班主任老师既要进行学科教学研究, 又要开展班队建设, 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因此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的整合应该成为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背景】

1.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各学科学习占据了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我们的班级建设能主动与其对接,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策划组织有关学科学习的主题活动,或在相关活动中融入学科学习的元素,就能有效丰富班级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并促成活动质量的提升。

2.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参与以学科内容为裁体的活动时,还会涉及小队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继而对小队组织建设小队文化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学科老师介人孩子们的小队活动,不仅能促成班主任与学科老师间的合作,还能促成师生间的友好互动,对于丰富学生的交往关系非常有益。

一、合二为一, 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以一线班主任为例。小学一线的班主任基本以语文老师居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课外书,便成为我们最根本的追求。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不多,能够读的课外书比较局限,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大部分老师选择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全班共读一本书,或者通过读书漂流瓶来共享班级里的好书,甚至有的班主任会利用语文课进行阅读指导,利用班队课进行阅读交流……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这一系列的做法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然而,作为身兼学科教学的班主任老师所关注的内容肯定不仅仅局限在本学科上,他们往往会跳出学科看问题。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正所谓“教育教学”之说,一定是先教育后教学,先育人后授业,这才是一名教育者的胸襟和眼界。

有位班主任老师在带领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仅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她的工作更加细致,发挥自己语文教师的特长,紧贴学生发展现状,带领孩子通过日常观察,对班级中“浪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细致的分析,对“勤俭节约” 这个习惯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索:

班主任从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开始,进而着手展开以“小蜡笔头”为主题的班级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小蜡笔头 倡导节约》、《节约  我们在行动》、《节约小达人  班级大评比》,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进行绘本的全员阅读;与科学学科整合,进行变废为宝的实践创作;与美术学科相整合,进行宣传图画的绘制,宣传标语的创作……用紧贴于孩子的有趣故事、生动的图画,精彩的创造,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将“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作为一种良好习惯得以发扬和固化。本活动没有全面地解读小蜡笔头,而是着重关注节俭的品质,放大活动的价值,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绘本通过具体的形象,丰富的颜色,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孩子。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有意识地借助绘本进行前沿后续地长线研究与展开,不仅达到了学科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通过绘本开展的主题活动达到的效果也比口头说教易于孩子接受。其次除了绘本,还有儿歌、童谣等等也是低年级老师开展主题活动的切入点。孩子的习惯养成,规则的固化不是通过一节班队活动就能达成的,但这是一个开始,我们通过书籍,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给孩子打开一扇窗,给孩子铺设一条大道,在这条大道上,或许有泥泞曲折,或许有回环往复,但前进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让我们期待着在文字与生活中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教育养成路径。我想这就是所谓“在成事中成人”学科整合融通,相互滋养的魅力所在。

 

二、多方介入,从单一活动走向联动活动

 以上的活动主要以语文老师的角色出发,以活动育人。

各学科资源的整合是班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队活动的发展必需。学生在校学习学科知识的时间多,努力培养教师的学科资源的整合意识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生。

目前,我校的少先队课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综合、科学等学科进行了整合研究,形成了丰富的课例,比如, 班队课《我和春蚕一起长》中,学生以小队的形式出谋划策,他们主动联系音乐老师编排“春蚕成长”的舞蹈;向科学老师请教彩蚕的形成原因;他们利用综合实践课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检验真假蚕丝,并告知同学们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在运用学科资源时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进行学科整合。孩子们在德育素养方面,懂得了珍爱生命,懂得了团队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学科素养方面: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资料、采访等综合实践的方法。学会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研究成果。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

 

活动主题

相关学科介入

德育素养提升

学科素养提升

成长课例:我与春蚕一起长

综合实践、语文、音乐、美术、科学

1.懂得珍爱生命、2.团队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资料、采访等综合实践的方法。

学会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研究成果。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

责任课例:小鬼当家

语文、思品、科学、综合、音乐

1.激发了学生坚持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激发其家庭责任意识,进而养成长期坚持做家务的好习惯,努力做父母的好帮手。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了一些家务清洁小妙招,并通过科学实验,了解了其原理;各小组配合紧密、分工明确,锻炼了其小组合作能力;学生上台交流展示,增强了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表演配合音乐节奏,以及最后的大合唱,也提升了音乐素养。

成长课例:我和种子一起长

语文(儿童诗)、科学、音乐、美术

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不懈的品质、自主解决困难的途径

语言表达、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方法、种植技能、舞台表现、绘画技能

文明课例:小餐桌,大礼仪

综合实践、音乐

1.懂得珍惜粮食

2.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餐饮礼仪。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能自主利用采访、调查问卷的方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

从学生的生长点出发,通过学科的相互渗透,让孩子们的能力和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的联动机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学科资源  丰富小队活动

进入二年级后,就成立了的了小队,班级主题活动就离不开小队活动,小队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主题活动的开展。此时小队建设就可以结合各个学科来开展。针对小队建设的现状,可以开展不同的学科整合的活动,来渗透小队的组织建设。比如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小队比赛朗读课文,讲故事比赛,来锻炼小队长的组织管理能力,队员遵守规则、服从管理的习惯品质;体育课上可以进行小队拍球或者跑步接力赛,来锻炼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超越的习惯品质;音乐课上可以进行小队表演展示,来培养和锻炼组员合理分工的能力和精诚合作的习惯品质。当然结合各个学科来开展小队活动,培养队长的领导能力,队员的分工合作能力,还需和各学科老师进行沟通,与班级建设目标达成一致。

 

小队活动的主题来源,除了学校大型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特色的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学科资源。国家课程的实施,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学科蕴含的独特的学料资源,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效转化,都能成为小队活动的主题或内容,丰富孩子们的小队活动。小队活动的展开亦可反哺孩子们的学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综合性的学习与活动中,能关联生活与成长,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以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王奕上的《跟着课本去旅行》为例。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旅游单元,足迹遍及香港、北京、拉萨、北大荒。有部分孩子曾经在那些地方留下快乐的足迹。于是,通过临时旅行小方阵的组建策划,让孩子们在小队活动中更深入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体会合作的快乐和方法,并通过创造的、合作的、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获得更多的成长。因此,便有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及目标为:一是祖国真好:通过小队的学习梳理,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为祖国而自豪!二是创造真好:通过小队的合作创造,体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三是旅游真好:通过小队的交流分享,理解“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意义。

出示简易教学设计方案(PPT)

 王老师关注了旅游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基于孩子们的语文教材中介绍的相关城市和景点,带着孩子们自主策划、组织“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活动。借用学科资源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小队活动。这个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班主任根据课本内容组织活动,更在于把课本变成一个班队互动资源包,进行转化和拓展。学科资源与小队活动有机整合,不仅丰富了小队的活动,凝聚了班级团队的力量,还使得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得以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也以“我们的班级”“我的小队”而自豪。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利用思品教材上《学习真有趣》,安排了《我是爱学习的星星娃》主题活动,思品教材上的《我会值日》,安排《值日,我们来了》系列主题活动。只要我们留心周边的资源,相信我的主题活动内容会非常丰富。

打开学科时空,活动无限生长

1、激活互联网+时空,为学生行为引导借力。

学科学习的时空常常被大家固化在学校,认为学习就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要督促好孩子把家庭作业完成就行。然而,如果我们把视野打开,把孩子学习的时空充分拓展,我们会有非常惊喜的发现。现在大多数班级都建立了家长qq群,微信群,现在可能还有钉钉群等等。这个家长群除了便于家长们、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其实还可以发挥很多作用,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把这个群当做“故事秀场”;数学老师可以把这个群变成“思考题讨论组”;音乐、美术老师可以把这个群变成“艺术天地”;体育老师可以把这个群变成“体操工作室”;家长可以把这个群变成孩子“日行一善”记录相册,把教育教学向校外延伸,对居家休闲娱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向引导,在这里进行知识拓展、艺术欣赏和生活分享,这样的班级qq群就变成了班级学生 假日活动互动、互学、共进的另一空间。

2、激活家长群落,为学生习惯培养灌力。

一个班级虽然只有几十个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好几个家庭成员,这些家庭成员是一笔非常可贵的教育资源,因为他们中间往往藏龙卧虎,所以老师们还要善于挖掘家长的资源,让有职业特长的家长进课堂讲课,让有艺术特长的家长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兴趣社,带领孩子们发展兴趣特长,还可以组建家委会,为我们的班级建设和班级活动保驾护航。家长中不乏有组织才能的家长,他们会组织各种家庭聚会、自驾游等等活动,还会组织义卖、志愿服务等有意义的活动,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充分打开学生学习的时空,让孩子们向书本学、向家长学、向伙伴学、向生活学、向大自然学,这样多元而又丰富的学习资源补充这学校学科学习的局限,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学生的社会交往、个人修养也会在交往互动中不断修炼提升。

3、激活社区资源,为学生品质形成引力。

在目前的形势下,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是双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长要在孩子的休息日加班,这就迫使很多孩子的假日是和电视、电脑一起度过的。如果乡镇街道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医院、敬老院、残疾人福利院等,并设置小岗位,让孩子们体验小解说、小导医、小小志愿者等,让他们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做一些有意义的小事,那么这是不是一种大学科的整合融通呢?是不是在用我们身边的资源促进孩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的培养呢?

这一版块内容不局限与班内的主题活动,但,我想,为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我们的活动不应该局限于班内,校内,应该跟社会接轨,跟假日活动接轨,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2020年6月,陈亚兰工作室讲座分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