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巢荷芬
最近在陈亚兰主任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内心深受触动。特别是对于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我,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宛如一剂强心针,又一次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感悟颇多。
一.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对故事中的31个孩子提前一年进行了考察,每个孩子的情况是如数家珍。他之所以要让这批孩子提前入学,“是为了好好了解每个孩子,深入考察每个人的知觉、思维和脑力劳动的个人特点。传授知识之前先要教会思考、感知和观察。”“考察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要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每个班主任老师都知道,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但是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去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的。往往是等有了问题才会去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我也是不例外,了解学生的工作属于被动型的,除了通过QQ、电话、家长来校等方式了解情况外,也会利用家长采访日去了解一些学生情况。每个学期我们都有家访日,每次家访深入到家庭了解学生的情况,我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问题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他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真的,“孩子就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尊重孩子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读着读着,非常羡这些孩子,虽然战争、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不幸,但是却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一位有爱的大教育家。他们可以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去劳动世界去“旅行”,在新鲜的空气中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假日里可以跟着老师去远足、野营。他们可以不需要为分数而心不甘情不愿地学习着,他们不会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压着,不会失去童年所该有的天真、快乐。他们的学校在蓝天底下、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在牧草场上。他们可以在苏霍姆林斯基所营造的“幻想之角”、“童话故事会”、“健康乐园”尽情地游玩、劳动和学习,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身心还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这都源于这位大教育家真正地把儿童当成人来对待,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儿童,认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童年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审视自己,我想对自己说: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停下脚步,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全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爱生如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三、丰富的活动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学习是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生活才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他的才智。我的学生学习时决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
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他十分重视学习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认为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在集体和个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环境中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生动的人际关系是智力情感和道德情感的交织。全心呵护,助力孩子健康的成长,就从疫情下的新学期开始!今年这学期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拥有了一个“超长版”的寒假,寒假里停课不停学,线上指导学习生活两不误。而随着开学脚步的临近,开学的严要求、高标准对我们每位老师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我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在二年级复学前,用“四心”做好以下几个一:耐心指导一次线上家长会、精心准备一间温暖的教室、用心设计一份开学课程、细心进行一场全面的消杀,为新学期入学的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开学第一课围绕“暖暖春日,向阳生长”开展了《防疫我能行》《生命健康我知道》《心花向阳开》心理健康课《用餐常规大家学》《抗议中的那些人和事》《PBL博览会》等活动。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从悠闲散漫的假期生活中走出来,很快地融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去,沉着应对、自信表达,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四、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成长的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如果一下就强迫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四小时,那么这种本应对脑力劳动有利的环境,也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疫情期间,校园里孩子们之间有了“一米小伙伴”,用餐、如厕、排队等的新要求都要与小伙伴保持一定的距离。课间20分钟,除了轮流如厕以外,还不能像往常一样与小伙伴玩耍了。今天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这也让我受到启发,20分钟的课间可以让我们大做文章,为了孩子的健康,指导学生好好利用这20分钟,“精彩20分钟”不能让孩子的身体掉队。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他以教育故事的叙述形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还会继续拜读这本书,好好消化吸收里面所蕴藏的道理和精华,传承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地去爱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延续!相信,如果我也能一如既往地用心浇灌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定会收获孩子们那一颗颗童心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