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播种爱
——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黄桂华
上师范那会儿从教育学这门课上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人,背诵了他的一些教育名言:“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听过许多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故事分享,大多离不开爱,爱学困生、爱贫困生、爱特殊学生……这段时间在成长营陈亚兰老师的推荐下,有幸阅读了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回想自己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深深感叹于“爱与责任”的伟大和神奇。同时,也不断在回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经历的人、事,不断在思考“爱”是什么?“爱”最该有的是什么样态?这个漫长寒假的经历,我觉得“爱”不是给予,“爱”是播种,老师把“爱”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用行为去感染学生,让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结出更多的爱的果子。再把这些爱的果子送给身边的人。而不是只是一味的索取。
有人说,2020年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就像妖怪一般祸害人间,而与此同时,冠状病毒也像照妖镜一般,在非常时期照出人间“真善伪”。我想说,新冠这面照妖镜,照出教育“现行记”。
那个84岁的医学泰斗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战胜SAS的勇士再一次深入武汉,站在全国人民的面前,目光沉重、语气沉重“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一个美丽、智慧的医学泰斗,建议武汉要封城,此举大规模地切断了新型病毒扩散传播的路径。叉车司机、木工、电工、瓦工、木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无私支持、全力以赴,以闪电般的速度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各地的医生奋不顾身地驰援武汉,与武汉的医生携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救死扶伤。这些可敬可亲的人,不正是被外国人评价为“虐待学生、剥夺学生权利、不人道”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吗?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呢,甩锅,把一切责任推卸到他国身上;无知,发表“把消毒剂注入人体,以治疗病毒”的可笑言论;自私,为了所谓的人权和自由,不顾他人生命,拒绝合理的居家隔离抗击病毒的方式,反其道而行,聚集示威游行,要求所谓的自由和人权;霸权,我是总统,我说的才是“真新闻”,你们说的,对自己不利的都是“假新闻”……所有现象无不显现出,他们知道“爱”,捍卫“爱”。但他们只享受“被爱”,只爱自己。他们爱得自私,爱得霸道。
生活中学爱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低段教学工作,相处的是一群七八岁的孩童,经历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我会留心一点一滴的小事,随时随地地引导孩子要回应别人给予的爱。比如说:有小朋友铅笔写字了,别人借给他,我会要求他对别人说“谢谢你借我铅笔,以后你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帮助你的。”如果他人帮自己捡起掉落的物品,我让孩子除了说谢谢,还要说“以后我会小心,不让东西乱掉的。”
书籍中寻爱
午间休息时光、早晨的晨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爱心树》、《我会非常非常小心的》等同伴相处、友爱的绘本,从故事中学得爱的本领。
行动中播爱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线上“云交流”,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微小的力量,为抗疫尽一份力。有孩子在电梯中安放纸巾,供邻里按电梯按钮;有孩子用歌声给予一线抗疫人员力量;有孩子为小朋友创编浅显易懂的抗疫童谣……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也倡导“爱的教育”,但我认为,“爱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老师无限地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学生无尽地享受爱,甚至挥霍爱,而应该是教孩子学会爱。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一个人至少有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人的爱。他们不缺爱,作为老师的我们自然应该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去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爱。我们应该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一棵爱心树,把树上的果子播撒到身边的人心中,长出更多的爱心树。不是有一首歌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