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沈彩虹>>成果展示>>文章内容
班主任,你会“偷懒”吗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1-01-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金萍

班主任,你会“偷懒”吗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这是人们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赞美之歌。但是,当我们沉浸在优美的歌声的同时,也应当反思:良好的教学效果真的就只有教师呕心沥血才能取得的吗?

那么如何缓解压力,让我们工作得轻松,生活得愉快幸福呢?作为一个班主任,常作印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一书,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捧一杯香茗,独坐一隅,手持此书,静静阅读。走进这本书,让我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心境豁然开朗,宛如心灵的漫步。这本书以宏大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典型的案例、优美的文字形象而生动地告诉我们“偷懒”是科学,是艺术,是智慧;“偷懒”是给学生施展才华机会的灵丹;“偷懒”是给教师创造休闲、放松心灵、摆脱倦怠、提高生命与教育质量的妙药。

的确,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我从这本书中感悟到了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

感悟方法之一:闲暇出智慧,学会给自己减压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忘记为自己身上的从容、淡雅、淡定的品质保鲜。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却始终像推磨一样在原地打转,“涛声依旧”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是当今教师的生活写照,也是近乎残酷的社会现实。

其实不少老师的累,累在忙碌,累在盲目,累在莽撞。古人云:闲暇出智慧。常老师告诉我们:“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能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舍弃一些无谓的忙碌,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思索一下,梳理一下,静静地体会一下生命的纯净。

记得当年19岁的我告别学校,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那时的日子是多么的开心与幸福啊!还是大孩子的我,总领着一群小兵嘎豆们玩,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放风筝……我们玩在一起,乐在其中。日子就这样过得轻松快乐、无忧无虑。时至今日,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微笑。

时光总是在一种静远安谧的执着追求中流逝。一晃,20多年过去了,曾经青春年少的我,早已为人妻,为人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教学工作的日益繁重,家庭琐事的增多,我渐渐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工作也觉得单调、乏味——写不完的教案,成堆的作业、试卷,以及各种表格、总结、论文,还有那天天发生的学生“事件”,加上应付各种活动、检查……久而久之,好心情渐行渐远,厌倦和烦恼充斥着我的整个内心。生活中也时常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而与家人发生摩擦。心中苦恼至极,身体也受到影响,失眠、血压不稳,导致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所以,我们真的大可不必那么忙和累!偷得浮日半生闲!寻找几屡闲暇,安然坐于湖畔山边,看夕阳西下,看旭日东升,悠然而飘逸,“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该是多美的一种心灵享受啊!

感悟方法之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在管理班级上巧干。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的方方面面,如果都去管,一定会力不从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常老师在书中也写到: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减负的最好方法,也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

我除了在班里选拔出优秀的小干部,并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外,还在班里建立了值日班长制。由学生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卫生、纪律及学习情况,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规范、团结。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班级中担任职务、服务集体,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本学期,在日常学习、事务中,我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如:“领读员”负责组织班内同学进行早读;“阅读管理员”下午第一节课前,负责组织班内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诚信监督员”督促同学一言一行做到诚信。班级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每一样物品都有负责的学生。例如:教室内光线暗淡或明亮时,有人及时开灯、关灯:课间黑板上有字,有人擦;教室、走廊、卫生区有卫生维护义工;晨会有晨会小组负责……就这样,班级产生了一批“义工”,同时也做到了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锻炼了他们组织、管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随口说了一声,该换座位了。等到下一节课我走进教室时,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自行换好座位并做得端端正正等老师来上课,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以前学生喜欢找我告状,于是,我就让他们去找班长、值日班长解决。渐渐地,学生们有了事情都去找班干部,班干部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找到我。就这样,班级各项工作逐渐井井有条,我也轻松了许多。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批改作业。

感悟方法之三:由教到学,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巧为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常常担心学生讲不明白,就自己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担心课堂纪律太乱,就替学生动手操作。太多的“担心”和包办,使得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不会与同学合作,教学效率不高。其实,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不如在教学中学会“偷懒”。正如常老师所说:一个“懒”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放手,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多动脑筋去思考,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面,使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悟到:“偷懒”的技术和艺术,其实就是教书育人的技术和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掌握良好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偷懒”的至高境界——“稳坐中军帐,笑看风云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潜心学习偷懒的方法,都来做一个手中有法的“懒”教师,轻松工作,幸福生活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