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刚有些睡意朦胧时,手机响了起来。会是谁呢?这么晚还扰人清梦!不耐烦地接听:“老师,你好!我是周某某的家长,你们班的那位男生怎么回事,素质太差,请班主任老师把这个男生从我女儿身边调走。太不像话了。我孩子在家一直哭……”这个电话,让我睡意全无。
周某某是一个安静、认真、刻苦、成绩优异的女孩。我经常在班级里表扬她,希望班里的其他同学们向她学习,向她看齐。他的同桌是一个活泼调皮、缺乏定性,成绩较差的男孩。他经常喜欢和身边的同学讲话、聊游戏、甚至说脏话。男孩的家长希望通过调换位置,来改变他,帮助他。我认为方法可行,于是他被调到女孩身边,希望他能向她学习,改掉随意讲话的毛病,也能静下心来学习。谁知这名男生太顽劣,不仅嘲笑女孩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且整天脏话连天。她不仅改变不了他,甚至受到其影响,最近的学习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她觉得我是信任她才让她帮助男孩,而且我和男孩的家长关系比较好,特意给他调换了位置。这些想法打消了她向我反映情况的念头而选择一直忍耐和迁就着。但是时间一长,女孩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羞辱和无奈,向自己的父母哭诉寻求帮助。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事后我首先以其他原因把男孩调离了女孩,不过离得不远。其次安抚女孩,并委以重任,让她有事可做,调整情绪。再次就脏话问题召开男生专题小型班会和文明礼仪的主题班会。最后,通过其他活动让两人缓解关系,在班级活动和小组中挖掘男孩的闪光点,终于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但这件事让我对于如何调整安排座位加深了思考。
我们班主任常将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座位分散安排,防止他们扎堆形成不良的班风学风。又或者会本着互帮互助和互补的原则来安排座位。比如学习优异习惯好的和学习困难习惯差的搭配。这其实说明班主任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是理想化的追求,比如以上案例中,当时的我考虑到男生的不足,便让他坐到班里学习品质优秀的女孩身边,希望男孩能在潜移默化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习惯。谁知,这样调换位置后,不仅男孩没有任何改变还给那女孩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甚至影响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这都源于在换位置时我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只看到了孩子的智商,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和逆商。
在之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特别关注班级的座位。我认为在安排座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情况,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内向、敏感的学生常常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思考,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对于新环境适应较慢。所以不能经常调整他们的位置,也不建议把调皮捣蛋的学生与他们安排在一起。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教师要更有耐心地去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变化。而对于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他们一般会主动跟老师沟通,适应新事物新环境的能力也较强。这类学生可根据学习等情况来安排。当然互帮互补,动静结合的搭配也可,不过要以小组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二:公平公正,很重要。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某个同学、甚至因为家长的要求而实行特殊对待。这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安排座位时,我基本会参考学生的意见。班级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让学生选出心仪的组长,并由组长根据学习、性格、男女比例均衡的基础上等来选择自己的组员。当然在选择组员的过程中,是双向的,而且是相互沟通的。
第三:座位的安排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就像上述案例中,在调整位置后,我自以为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缺少了细致观察和交流,如果不是女孩家长的电话,还不知会造成多大的后果。班主任在调整座位后一定要及时观察调换位置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心声和整体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调整合解决。当然,在调整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彼此沟通后再进行调整,效果更佳。
当然,在具体安排座位时还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来自家长的要求、科任老师的要求。在班级调位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不是完全听从,听取他们有益的意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才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最后,在平时的班级建设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加强引导,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商发展,更要注重对学生情商和逆商的培养,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
正所谓,班级无小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都值得我们班主任好好研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