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唐小燕>>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让美丽不再青涩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陈莉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唐小燕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永无止境追求各种美的感受。按照我校校规,学生在校期间应着校服,但是,不管是从他们平时生活中的穿衣打扮还是言行举止来看,无不透露出对美感的注重。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个案描述

我班上的孩子大多善良淳朴,也大多是不怎么刻意在意自身外在的美丽的。但赶潮流,追求时尚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避免的过程。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张匿名的小纸条,说“班上某某同学描眉毛勾眼线,您为什么不管?”看完之后我十分吃惊,因为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近一年,并没有注意到谁化过妆。当我发现纸条上的名字竟然是小X时,几乎不可思议:这孩子上学期是我的得意门生,成绩和性情都很好,这学期成绩是在走下坡路,我却一直没有找寻到原因。于是我开始担忧,怕她会过多追求外在美而忽略了学习。但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让孩子易于接受又保留面子,让我费尽思量。我没有立刻去找她,还是经过了一番观察。

 .原因分析

 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虽然只是一个偶然,但是联系到她最近学习退步,心思涣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来分析她会这么做的原因。通过观察与交流,我发现他以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一)家长原因:该生父母刚刚离婚,且忙于生意,平常对的管理较松弛,很多问题父母都不能及时了解。同时她的父母没有很好互相沟通,孩子常常两边欺瞒,使得生活缺乏监管。

(二)个人主观原因:这是个要强的孩子,她想满足父母的要求,想把成绩搞上去,但自己在校的表现正走下坡路。自己又感觉无能为力把成绩提升,并且懒惰思想严重,坚持不下来。心理矛盾使她产生心理冲突,渐渐发现打扮能让她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才有此着

 .采取措施及教育效果

 终于在又一次默写失利后,我找她谈话,发现她的眉毛的确有描过的痕迹。我笑着对她说:“没想到你如此爱美。”她愕然。我继续说:“你的眉毛是自己描的吧。”此时她才恍然大悟,羞涩的回答到:“嗯……”我笑而不语,只是用手轻轻拭着她的眉梢,“你觉得这样漂亮吗?”她微微点头。我接着说:“可是你有没有觉得你的这份美丽显得太青涩了,你有没有害怕过别人看你的目光?”她睁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我总是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劲。”“那是因为就连你自己也无法接受这种成熟的美丽,那并不适合你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吗?”她侧过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忽然又转过头来,冲我一笑:“老师,我知道了,这样的美丽真的太青涩,让人感觉好不自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说罢,她向我敬了一个礼,然后转身离开了。当她绕过楼梯的转角时,我瞥见了她的回眸……她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只需我的三言两语就能为她指点迷津。

此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她的眉毛有眉笔的绰影,而我每次遇见她,都会迎上一个灿烂的微笑和一句温馨的问候。其实她本来就很美,带着些许成熟感,同时又渗透出几分天真,那是一种由内散发的美。

四.反思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对于学生时代的孩子应该如何打扮自己,是家长、老师、学生争论的一个焦点。中学校园明令禁止学生化妆,叛逆心理很强,正处于成长发育期间的中学生们对此更是有自己的看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因为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看法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愿意模仿成人打扮的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倾向于追求流行而新奇的东西,但感到自己的外表缺乏魅力,对异性没有吸引力的比例却远远高于其他人,他们显然是希望借此装扮、改变自己的形象,增加自己的魅力。如果家长、老师不能从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这一问题,只是单纯的责骂、阻止孩子的所作所为,显然将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从此事,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很多:

1.问清原因,对症下药。这是一个家庭正在或者说刚刚发生变故的孩子,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如果我直接把他家长找来,相信事态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但是,好奇心会冲淡厌恶。当我冷静地把他当做一个研究对象时,我更会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她需要是什么。用爱走进孩子的心,也许孩子的改变会更彻底。

2.用心呵护、以爱护航。面对部分孩子形象变化,学校、家长不能视而不见。改变他们的某些不良习惯,引导学生认识到十几岁的青春生命,不打扮也是美的,模仿大人,就有如东施效颦,扬丑遮美,无异于亵渎青春的美丽。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去追求美丽,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剥夺他们的特权呢。作为老师,我们一句善意的提醒好过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呵护孩子的梦,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加欣赏。因为欣赏,某些残缺会变成完美,某些缺陷也闪出亮点;因为欣赏,自卑的眸子里充满了自信,勇敢的跋涉中多了份支持。鼓励同样重要。人们常说:“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句话道出了教育学上的一个哲理:教育孩子必须从鼓励为主。因为,孩子表现好—得到鼓励多—孩子情绪高—表现就会好。可见,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有无数的梦,那么鼓励便是帮助她实现梦想的兴奋剂和催化剂,鼓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没有办法预测他怎样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他的成功。所以我们要鼓励,再鼓励。所以在这个事件上我首先是鼓励他,有梦是件好事。

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作为这些孩子的班主任,我将尽力指引他们在这种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他们的美丽不再青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