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唐小燕>>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还心灵一方晴空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唐新亚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唐小燕

 

一、案例描述:

    小高刚到班级时,除了因为较胖的体型引人注意外,其他都很平常,直到两个星期后的一节英语课,大家才开始了解他的另一面。

英语课上到一半,忽然从教室里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在安静的校园格外刺耳。我赶忙跑向教室一看,只见坐在最后一排的小高正拍着桌子朝英语老师大声喊叫:“你冤枉我,我是眼镜度数低,看不见,所以才没抄英语笔记。你为什么说我不认真?”英语老师说:“我上课发现你在走神,不停地转笔,就是不抄笔记,我只是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认真抄笔记,你却突然间朝我大吼,是应该有的态度吗?”。英语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小高就踹翻了凳子,大声拍着桌子喊:“我上课怎么不认真了?你哪只眼镜看见我不认真了,我只是看不清才不抄的,你为什么冤枉我?”说话的时候两眼圆睁,恨不得要冲上去打人。还没等英语老师开口,他已经自顾自离开了教室,冲进了厕所。

三个星期以后,相同的场景再次出现。据同学反映,近阶段他在晚自习和宿舍纪律上表现不好,总是喜欢讲话影响他人,于是我找他过来,他对自己的错误并不承认,说是同学冤枉他,当我批评他的错误时,他的情绪突然激动,大声咆哮,并且甩下一句“反正我没有错,你看着办。”后扬长而去。

在第二天,我找来了他的家长,将他两次的情绪暴躁的表现告知家长,家长说,他在家里也是如此的表现。

二、分析诊断:

小高的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暴躁表现。暴躁有相当的情景性,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显露出这种心理问题。但是一旦爆发,他自己很难控制,也会对他人造成言语和情感的伤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结果?在与各方面交流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自我认知有所偏差

    据了解,小高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因为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此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又因为他过于肥胖,很多活动没法参加,长期下来,使他养成了既自卑又自大的孤僻心理。他既想融入集体,但是又不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建议,甚至认为别人一个无意的语言和神情,善意的提醒,就是对他的一种歧视和贬低,都会引起他的反击。

  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小高从小就有哮喘,家里较为溺爱。父母工作较忙,平时都由婆婆带他,在老人的溺爱下,他养成了极度的自我中心主义。他发现只要一发脾气,基本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婆婆就会妥协。等到三四年级的时候,他父母才把他接到身边。父亲对他较为溺爱,母亲脾气暴躁,喜欢发火,这样在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小高的内心是比较压抑的,这样的压抑会在某个场合爆发出来,而且母亲的行为也会给小高提供效仿的榜样。

  3. 干预策略

         在充分地了解了原因后,针对小高的行为成因,我制定了以下的干预策略。

  4. 认知干预

        认知是情绪及行为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认知才可以引导正确的行为方向。而改变个人认知,进行积极干预,是基础的一步。在过了一小段时间后,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与小高进行了详谈。通过预设的问题,让他重新理性地回顾冲突的过程,等到他能够较为理智地讲述事实后,我又引导他进行移情训练。我找了相似的师生冲突的视频给他观看,让他以第三者的视角分析学生行为和老师表现。他很坦诚地说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好,也意识到自己之前过于莽撞。有了这样的基础后,我再和他进行深入的交流,他比较平和地接受了建议,同时我也和他一起探讨,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5. 外在因素干预

    外在因素会直接刺激个人情绪。针对这个现象,我在班级开了两个主题班会,一个是“客观评价 悦纳批评”,引导同学们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意见。第二个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通过情绪认知、情境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表现,并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我找来小高的家长和小高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希望他们能和孩子一起共同解决这一难题。希望父母首先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老是批评他,朝他大喊大叫。同时能够帮助他拓展生活内容,建立健康丰富的生活兴趣,并且能够发现他的优点。

  6. 积极鼓励

        在这件事后,我仔细观察他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一旦发现他的文明有礼之处,就给予表扬。让他准备了一本小本子,一面记录他克制愤怒的成功案例和方法,一面记录他出现的暴躁情况,一段时间下来,他的暴躁情况明显减少。同时我又找班级里性格比较温和的同学和他做同桌,去影响和鼓励他。他慢慢地融入了集体,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日渐融洽,尤其是他对于数学难题很有兴趣,于是我就任命他为数学小组长,他很热心地教同学们数学。平时我也会和他探讨管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检验效果。

    这一系列的行为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高近一年没有再发生和他人的冲突,对于他人的建议也能够认真地听取了。

    四:总结反思

    小高的事情让我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钥匙,如果我们能用爱心和耐心走近他们,通过正确的干预方法,帮助他们正确归因,就会找到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还心灵一方晴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