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缘起
新接手一个特殊的班级,我思索着:学生不接受我,与我发生冲突怎么办?如何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后来我终于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条路,走进学生内心。
案例经过
接班时,我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注意观察,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
在观察中,我发现,女生钱同学和男生周同学连续几天放学都是一起离开教室。我担心他们有早恋倾向,经过考虑,我打了电话给家长,说了这个事情,我的本意是让家长留意一下,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妈妈就把她狠狠训了一顿,她躲在厕所里哭得很伤心。也就是这一次,她开始恨我了,恨我就打电话给家长,恨我思想狭隘,恨我多管闲事。
过了两天,体活课下课,我回到办公室,打开抽屉,看到一张纸条,情绪很愤怒,言辞很犀利,骂我,是不是吃错药了?你的话费很多吗?打电话不要钱?字写得很夸张,但是我通过仔细辨认,又在脑海里把全班女生过了一遍,就非常确定写这封信的就是钱同学,原因也很明显,就是因为那天我打电话给家长。 当时,我很气愤,也很委屈。接班老师真不好当,明明是为了她好,却遭到她的责骂和怨恨,理智告诉我必须冷静分析问题。
案例分析
我反思:对学生的关心,对家长的提醒,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呢?通过分析,找到几个原因:
1、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刚接手这个班,我与学生之间还没有建立感情基础,在他们心中也没有什么威信。我指出他们的不好之处,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思想,这一点也可以运用在教育上,我在教育钱同学前,对她的认识并不全面,我只把她当作一个优秀的女生。事实证明,作为班主任,除了看成绩,还应该更多地了解她的家庭。最重要的是还要认识到自己是刚接班的班主任,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要烧得小心谨慎。
3、没有跟家长沟通到位,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接到我电话的时候,并没有能够冷静思考,而是简单粗暴的痛骂一顿。
4、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感觉自己不被尊重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异常举动。
5、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家庭。钱同学五岁时,父亲车祸去世,由母亲一人抚养。母亲对她要求严格,又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沟通不多,使得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这样恶性循环,致使她现在悲观厌世,逆反情绪严重。
处理过程
分析思考之后,我的处理也变得理性。
我把纸条放在抽屉的最底层,走进教室总结放学。以后的几天都一如既往,对她没有任何特殊,该表扬就表扬。
我清醒的知道,事情不会就这样过去,我做好了继续战斗的思想准备。果然,钱同学又出手了,她连续在随笔里表达了对班级的不满。每一次我都照单全收,等她全部发泄完了我再收网。我提醒自己,要耐心,我经常写一些正面的话鼓励她,她也会在我的话后继续写,觉得我写的话很假,都是讽刺的。但我还是坚持在随笔上与她沟通,我每次都会把资料复印保存下来,以便与她妈妈沟通,并再三强调不要告诉孩子,以免再次引起孩子反感。
她对班级、老师和同学都比较失望反感,我就寻找机会让她融入到班级中,我安排班委与她互帮互助,以此来激发她的爱心。副班长徐同学责任心很强,但是学习成绩在班里不冒尖,特别是数学、物理。而钱同学聪明,理科成绩优秀,很巧,她们两家住的很近,可以一起上学放学。在我的推动下,她们很快成为好朋友。钱的一些悲观厌世情绪也有好转了,所以巧妙的借助同学的力量效果也很不错。
另外,我还任命她做我的科代表,还通过QQ聊天,慢慢走进了她的内心。
处理结果
终于,我等到了花开的那一天。
一天放学后,我留一个同学在教室谈话,我发现钱同学好像在等我。我就走到她身边问她是不是有事,她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杨老师,你是怎样一个老师啊,我那么任性的骂你你都不生气,还一直安慰我、鼓励我。当初是我自己把心锁住了,不愿走近别人,也不让别人走近。你用你的宽容和爱温暖了我,以后的日子我一定会以微笑面对。
在我看纸条的时候,她已经在抽泣了。学生心中有悔意时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我赶紧找了面纸给她擦眼泪,抚着她的背安慰她:钱同学,你不必内疚,我当初的做法也欠妥当。你是个懂事、要求上进的好孩子,每一朵花都是会开放的,只是需要细心的呵护。现在,我终于等到了你的绽放,真高兴啊!
以后的日子里,钱同学的状态真好,真诚的脸庞上充满了自信,渴望的眼神里流露出上进。不管是上课,还是作业,不管是对同学老师,还是对班级,都散发出一种正能量,这一切,都是我希望看到的。
获得的经验教训
我们的教育缺的不是完美的教育理念,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新接手一个班,管卡压不如情理法,兵法也说:攻心为上。当我们找对路,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问题学生也能变成优秀学生,厌世女生也能变成阳光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