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2020年三名工程>>名班主任成长营>>顾晓春>>资源建设>>文章内容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的读后感(张玲)
发布时间:2021-01-08   点击:550   来源:原创   作者:顾晓春

读完《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这本书,感受非常之多。于漪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一一解答我内心的小问号,带领我重新思考教师这个职业。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是学生成长的基本需要。师爱荡漾可覆盖学生求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学习的,思想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每个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关爱,   虽短短数年,在人生长河中仅仅是一阵子,但这短短一阵子往往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爱学生还是要让学生基础打得正,打得深,打得牢,不歪歪斜斜,学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

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爱是严的孪生兄妹。疫情后的这个学期,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懒散的状态中转换过来,加之假期时间长,对常规已经有些陌生了。所以班级常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上课坐姿歪歪扭扭,不举手就说话,学习态度不认真,作业拖拖拉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开学的第一周班会就开始紧抓常规,从入室即读到间隔一米,小到铅笔橡皮的摆放,书包放置的方向,大到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讲清规则和奖惩条例,严格执行。并且让他们亲身体会常规松懈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这样,孩子们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不仅班级卫生变得更加整洁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这不也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吗?如于老师所言,爱是严的基础,有了爱满天下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重有爱,学生在温暖阳光的抚爱下就能健康成长。

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生命在静悄悄的成长,要让学生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好坏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熏陶情感。其次,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用真心打动学生,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明确教师地位,提高学术涵养,用丰富的知识去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于老师的书它带给我的不仅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无私的爱。她把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大至让我们和教育改革接轨,了解核心素养的意义,小至如何上好一节写字课,如何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如何备好一节课教好一个字。于老师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甘做基础交路路上的铺路石,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她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相信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能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育的丛林中砥砺前行,用教育的温情与仁爱来成全孩子生命中更多的美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       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东路67号     苏公安网安备 32041102000063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