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从国家层面来说,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包含慰安妇)。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其中将国家公祭日当天全城上午10:01时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但从学校层面及班级的现实情况来看,一部分孩子对国家公祭日,乃至对过去的历史漠不关心,知之甚少;一部分孩子对这个活动有一部分认识,但主要流于表面,未能触其内核;一部分孩子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有失偏颇,说话行事过于偏激。有鉴于此,在12月13日这一天在班级中举行公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就非常的有必要和有意义: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孩子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
活动目标:
让孩子读懂民族的创痛,知晓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所在,了解中国近代血泪史并坚定“落后就要挨打”的信念。
让孩子听到民族的咆哮,认识到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不易,感受抗日将士们舍身报国的情怀并加深学生“我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让孩子深思民族的叩问,学会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及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冷静、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素养并充分感受人性的光辉,体会和平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设计思路、整体统筹。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准备辩论、分组协作。
活动过程:
读,民族的创痛
、我们可以向往光明,却绝不可以忘记黑暗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屠杀数字汇报
南京大屠杀见幸存者余昌祥屠杀惨状描述d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仇秀英亲历回顾
南京大屠杀见证者国民党军官钮先铭回忆再现
南京大屠杀实施者日本士兵永福角户忏悔实录
南京大屠杀见证者德国人约翰.拉贝日记片段
南京大屠杀亲历者无名氏悲怆哭诉
【设计意图】选取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的往事回顾和血泪控诉,截取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士兵忏悔录中的节选,以及国民党军官,德国人,无名氏等人的回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历史,给孩子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从“听故事”转换到“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与历史情感产生共鸣,读懂民族的创痛。通过了解日本侵华罪行,使学生直面史实,明辨是非,具有明确的爱憎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历史可以被宽恕,但绝不应该被遗忘
同学讲述日军更多的侵华罪行
思考: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集体诵读《和平宣言》
【设计意图】孩子讲述更多日军罪行;并引导回归理性思考: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追本溯源,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图告诫孩子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集体诵读《和平宣言》,通过有声的语言,将学生的感受和孩子的心声表达出来,将第一阶段的活动推向高潮。产生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听,民族的咆哮
(一)、战
想一想: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们应该怎么做?
看一看: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刺刀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是奴隶!
读一读: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设计意图】通过史实再现日军给中国带来的更多的苦难和屈辱,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此地,我们要怎么办?他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通过看一首小诗,读一下国共领导人发言,看看当时的人们在最危险的时候,做出的选择是:战!采用思考、朗读的形式,通过历史的实料,给孩子以最直接的感受。
(二)、何以战
比一比:中日军力、国力、军工业
画一画:14年抗战框架图
观一观:《淞沪会战》视频
瞧一瞧:《死字旗》
【设计意图】通过中日双方面当时多方面的对比图,借助14年的抗战框架图,观看《淞沪会战》的视频,看一看中国的军人是如何英勇献身的;直视王者成送给儿子的《死字旗》直视一下普通老百姓支持抗日的决心和付出。通过学习抗战初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使学生具有鲜明的正义感和民族观,明确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战何如
笑一笑:日本无条件投降
讲一讲: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位抗日英雄、一部电影,一本书籍……,以及你的思考。
3、唱一唱:《中国军魂》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照片等表现“抗战的胜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讲一讲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段故事,一本书,或是一件事,以及你对这件事的思考,这里培养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个人品质和基本素养。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讲述过程当中也渐渐树立起自身的情感价值观。最后,以不同年代军人的MV为伴奏,孩子们大合唱《中国军魂》,不仅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抗日将士们舍身报国的情怀并加深学生“我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思,民族的叩问
、合作探究: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变为灭绝人性的恶魔?
、故事延伸:这场战争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这场战争和张纯如、王选又有什么关系?
、图片思考:我们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四)、辩论拓展: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中国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五)、总结升华:人性的光辉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孩子的眼光从过去拉回到现实,从各种情绪中回归理性;提供多种资料,让学生直面争锋话题,关注历史,联系现实,帮助学生建立理智、客观的是非观、伦理观。对抗战解读的视角。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教导学生理性爱国,让他们客观面对中日问题,又不能弱化誓死抗争的民族情怀。我选择了战争与人性的切入点。我们需要的不是以暴制暴的民族仇恨,但也不是无限制让渡的民族尊严,我想人性是世界公民的底线,以此反思,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活动后续:看几部电影:《南京,南京》、《无问西东》、纪录片《二十二》等;读几本书:《东史郎日记》《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等;走几个地方: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馆等;且行且思,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独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