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民俗”》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产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作为一种积淀形的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寻访身边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生活和民俗之美。
二、学生活动的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依托民俗公园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民俗活动。
2.通过自主参观民俗公园,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建立假日活动小组,初步确定活动的主题
A.由于疫情原因,根据学生的家庭地址,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并确定研究的主题。
(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学生围绕“民俗公园里的民俗”提出感兴趣问题,围绕主题形成各个活动小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筛选归纳。
预设方向:
(1)民俗公园中呈现了哪些民俗文化?
(2)民俗公园中有哪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我们对这些文化了解吗?改怎么了解?
(3)为什么有些民俗文化没有的到传承呢?
(4)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传承民俗文化呢?
(5)马上要过新年了,我们接着这样的传统节日可以做些什么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承呢?
……
3.确定主题,完成思维导图
4.明确形式,小组分工
(1)活动小组进行集中研讨,明确每个小主题的活动形式与反馈形式
(2)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组修改、完善,确定活动开展的方案
4.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1)如果是小队为单位开展的实践活动,一定记着疫情期间的自我防护,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2)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记录活动的过程与收获
(3)如果进行采访,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调查表等
……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1.活动目的:
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查找资料、参观基地、调查访问、实践操作等方式开展活动,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保存资料、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活动方法: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也可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
2.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详见思维导图】
A、按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
事前准备: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内容,设计采访提问,确定采访记录形式;电话联系,预约时间;分工准备设备,有需要的邀请辅导老师或家长随去。
B、行动实施,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调查随笔、感悟等。
C、按预定的时间利用寻访、图书资源等搜集有关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A、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在活动中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
B、指导学生写好研究随笔、感悟及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C、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将研究问题引向深入。
第三阶段 活动的展示与评价
1.活动目的:
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
2. 活动过程
(1)小组组长根据一段时间的现场的参观、资料的搜集、寻访,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报
(2)各小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补充、完善
(3)教师做总结提升
3.活动评价
(1)根据活动前期的预设和达成的成果进行前后对比,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2)学生根据表格,对自身与小组成员进行活动过程中、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队
活动主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导师
我 们 的 研 究 内 容 和 方 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我们的分工
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我们预期
的成果和
表达形式
评价标准(二)
评价要素
分项权重
分项成绩
1、通过活动对无花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2
2、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3、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成果。
2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
5、通过活动,对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2
合计
你们对本次活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