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春风暖,早春学习正当时。在龙二小的跟岗学习也落下了帷幕,我们走进龙二小的学校文化、课程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活动、智慧教育等各个领域,钱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带来的专题讲座、沙龙对话、风采展示、课堂研修、科技展会等多样形式,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诗意的栖居地——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管理何为,教育管理何为,这便是最好的答案。龙二小在钱校长的引领下,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文化的驱动下,在智慧细致的管理中,在一个个项目的孕育孵化中,成就师生的自我成长,推动学校内涵诗意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虽然仅有短短一周的接触,却是满满的收获与能量。跟岗是一次零距离的靠近龙二小,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更是一次教育管理理念的洗礼。学校文化不应是挂于墙面的方块字,而应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文化符号、价值理念,让文化的有效落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思维变革的现代管理才能让学校发展更稳健和快速。
一、寻学校文化之根
20世纪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为了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你需要知道‘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他还说,“组织与人一样都必须拥有价值观,要在组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不必完全一样,但必须足够接近。”一个人的价值观一定根植于他的信念,如果一个人什么信仰或信念都没有,就必然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看待他人、看待自我的方式,也决定了他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原则,构成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向度。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师生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信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渗透于内隐的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育人理念中,校园环境、办公环境、文化墙、宣传栏,让每一处会说话的物理空间也是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流程和规范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师生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学校文化的最直接展现。学校文化的落地即是将理念内化后随之外化于学生的行为及素养。学校的文化价值观词汇仅仅限于“上墙”,上墙后就下不来了,影响力也就没有了,组织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也就无法形成,那就不是真实的学校文化。
钱校长在讲述龙二小成立过程及确定学校文化时说,学校文化一定是要寻找到它的根,有根之源才能蓬勃发展。文化是有根的,根在历史中,在社区里,在人们心灵的需要中。所以,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从物和人的因素中去寻找它的根,只有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学校文化才有意义。学校文化不应是无根浮萍,也不是随意挑选的几个时髦词汇,需要找到并凝练形成学校最大的文化公约数,才能凝心聚力,兼济共达。学校文化需要渗透于课程教学、师生发展、学校管理、环境文化等,这些方面的成效也是对学校文化的最好诠释。我们学校的文化概括从百草园、yuan、元远,不是转向而是不断的追问和深思。“元远”意味着从初始到未来,我们在思考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应给予怎样的帮助。从学校课程的顶层的设计,百善常规、百草讲坛、百花行动的实施、培养面向未来的教育具有博毅善特质的学生。
二、蕴学校文化之道
学校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与众不同的,需要理清背后的逻辑关系,利用品牌创建和项目推动文化的落地生长。文化不是应飘在空中,也不该挂在仅挂在墙上,需要谋定后落实于校园各领域。
学校文化需要通过外在的校园设计和环境设计来表现,在传承中创生。学校的教室、场馆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更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符号表征。如果学校的外显环境能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那就成为了学校文化无声且有效的传播者,是隐性的育人熏陶者。龙二小的校园中式美学外观设计、延续的传统文化园区校园布置和人文景观都是古典的诗意彰显。我们学校在关注校园整体环境设计的同时,还关注了班级育人环境的营造。开学初,结合年段学生培养目标和班级发展现状,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学生一起对班级环境和文化进行设计,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师生共同为自己建设一间温馨、励志、文明的生活学习空间。班级图书角、学生风采展示墙、黑板报、班级特色文化角、电子班牌等通过不断累积和丰实,成为在期末或承办升旗仪式时进行班级文化展示的素材来源。校园内或班级中的几个雕塑、几盆绿植花草,我们都赋予了它特定的文化意义,他们都在传递着学校教育的追求,述说着校长与教师们对学生的殷殷情怀与期盼,是可以触摸和感悟的文化教育。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在师生的价值观中,因此,在外部环境建构的同时,要更注重人文精神的积淀与彰显。校园文化是由上及下、由下及上的多轮论证中,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叩问及清晰阶段,随后就应是宣导实施阶段。我们要把学校的价值观进行细化解读。看似虚幻的价值观,需要一步步向下扎根,深入解读,最终细化到规范、原则和标准。在文化培训学习中,老师们能更深地理解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价值观,从而集思广益,让教师在工作坊中深入参与,亲身体验,更有利于文化落地。学校文化不仅要得到师生的认同,家长的认同也特别重要。家校社的携手教育才能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生的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老师是专业人员,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师生、家长取得教育理念的最大共鸣,才能有最好的合作,因此,在班级家长会上进行学校文化解读,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亲身体验学校的文化氛围。除了校长,每位师生都是学校文化的“传道人”,通过口口相传来建立学校文化的形象和口碑。我想,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职员工真正都成为了学校文化的“传道人”,那么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极大的成功!
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在龙二小的“区、校名师工作室机制”、校“弘雅讲坛”都是为有条件的教师提供舞台,为没条件的教师搭建台阶,让在舞台上的教师表演好,让在台阶上的教师发展好,让连台阶都没有的教师找到台阶,看似朴实,实则是激发教师快速发展的自觉,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论坛活动,引发教师思考,提升教师教育教研的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主动发展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生活方式。在学校管理文化中注入“团队精神”,让教育效果实现最优化,使“管理文化”产生聚沙成塔的效应。从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进行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指导,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尤其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线评课人人参与,让大家在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大家在团队中不仅分享他人的成果,也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的精神面貌变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最终大家收获了团队共同的成果。团队精神已从口号变成了自我追求和自我需要,并深深地烙在了心里,最终体现在行动上。
课堂是学校育人的第一阵地,当学校文化成为教师课堂中的教育自觉时,就能滋养文化细胞,学校文化将被深深烙印。龙二小的三少课程、“馨竹诗社”、“美食工坊”、“诗意盆景”、“常州吟诵”、“龙娃剧场”、“创意美术”等,学生们揉捏压塑指尖飞舞,自信吟唱智慧挑战。虽是走马观花,但校级课程及年级课程的有向设置融通了未来学生爱生活、会学习、乐创造的素养能力,指向弘雅学生文雅、智慧和坚毅的特质培养。尽管走进的是龙二小刚工作一年的新教师的课堂,但老师们较高的自身素养、开放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活动推进,体现了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思维品质,追求向美生长的课堂样态。我们学校则建构元远文化下的共生课堂。百草园是万物生长的乐园,共生本就是其自然现象之一;面向未来的教育,共生是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共生共长成就彼此的过程;百草园的共生课堂还体现在学科壁垒的打破,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项目化视域下的学科融通,我们的旨在追求自主、丰富、多元的共生课堂样态。
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符合规律的自觉约束和审美穿透,它以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个性文化交流融合共生为基点。由学生参与主持的百草讲坛、学校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活动充盈着校园,让生命尽情地流淌,每年的校园文化节更是师生的盛会,使百草园文化多了几分灵动,也多了几许特色。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需要智慧的积淀,更需要有静下心来办教育的淡定与执著,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树,是学校走向成熟的最肥沃土壤。只要我们不断把文化注入学校办学的“母体”,就一定能让思想落地生根,造就有灵魂的教育。